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与社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2. 注意广度

【答案】注意广度指个体在一瞬间(

广度可用速示器测定。实验表明,在秒内)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视觉注意秒内,成人一般能认清8个~9个黑色圆点,4个~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个~4个几何图形; 3个~4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5个~6个内容联系的汉字。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个体在同样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4.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

,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5.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6.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7.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8.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二、简答题

9. 简述注意的二种理论。

【答案】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急加工的角度对注意这一心理过程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以下三种理论:

(1)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而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 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而,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有时也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提出了衰减理论。

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急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急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 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己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称为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10.简述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主要衣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专家与新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总是纵观整个问题的背景和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因而根据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原则或

方法来理解问题; 而新手却只看到孤立的问题本身或表面,如问题陈述中所使用的词汇和物件等。

(2)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由于专家记忆里储存着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这使他们形成了众多自动化的解题技巧,

,从而保证他们解题时快速、简便,甚至不用费神。对他们来讲,许多问题己经不成其为“问题”

不需再费力去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已经是现成的、储存在记忆中的。而新手却需要思考一步、核对一步,步子很多。

(3)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专家能在具体操作前花很多时间进行周密的分析,这就保证了他的解题方向往往是正确的; 而新手却会不顾毫无进展的事实,而执拗地把一个方法坚持下去。

(4)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新手往往不会评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不顾答案是否合理就盲目地接受它,这正是缺乏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能力的表现。监控能力还表现在选择解题方法时能预期它怎样起作用、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处于应试状态或是否理解了主题、在解题过程中能根据进展情况精细调节解题方法等。在这些方面,专家所具有的能力都是新手所无法达到的。

11.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友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急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