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9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但是,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发展的社会。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人民在国家中是主人翁的角色,享受公民权利,履行国家义务。因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只要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实现的。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准则,但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原则。

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①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即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②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多层次性,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论,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有时也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即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一般指集中程度较高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与个体经济)。因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3.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

(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思想解放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必须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与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有序展开。解放思想的目的最终是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稳健发展与伟人复兴。

4. 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答案】这一论断不完全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方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所以,有商品济就有市场是正确的。

(2)市场经济是指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商品经济成分发展,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对象。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所以,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是不正确的。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主要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进行理解:

(1)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卞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7.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答案】(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①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②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③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