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43细胞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染色体
【答案】
染色体
物质的形态单位。
2. 光反应 是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包装而成的遗传/暗反应
和【答案】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
囊体。
暗反应是固定反应,在这一反应中,
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和的过程。光反应包括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个主要步骤。光反应的场所是类这两个高能
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由于这一过程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所以称为暗反应。暗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结束于细胞质基质。
3. 配体门控通道。
【答案】配体门控通道是一种需要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启的闸门通道,属于离子通道的一种,这种通道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当受到某种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的作用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
4. LCR
【答案】LCR 的中文名称是基因座控制区。基因座控制区是染色体DNA 上的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其结构域中含有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序列,可能参与蛋白质因子的协同作用,使启动子处于无组蛋白状态,即LCR 具有稳定染色质疏松结构的功能。此外,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序列可保证DNA 复制时与启动子结合的因子仍然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不同的LCR 可通过特异结合因子的导向结合在相关基因的启动子上,使相关基因或基因族在表达中增强。
5.
【答案】内体: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有初级内
体
胞核。内体膜上具有和次级内
体之分,初级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外侧,次级内体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质子泵,使其内部为酸性。初级内体是细胞胞吞作用形成的含有内
吞物的膜囊结构。在次级内体酸性条件下,受体同结合的配体分裂,重新循环到细胞质膜表面或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前溶酶体是一种次级内体。
6. 细胞全能性
【答案】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动物的受精卵及卵裂早期的胚胎细胞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培育成正常的植株,为细胞全能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且也广泛地应用在植物基因工程的实践中。
7. 核仁组织区
【答案】位于细胞核特定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是染色体中核糖体位,可组织形成核仁,不包括
8. 螺旋转角
螺旋基序模体
【答案】螺旋转角简单、最普遍的序列特异性基因。 是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细胞中,最
骨架接触。在与特基因所在的部螺旋基序模体结合蛋白的结构模式。蛋白单体含以下结构域:两个螺旋以及两者相互连接构成的转角,C 端螺旋识别大沟信息,另一螺旋与异结合时,以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
9. 非细胞体系
【答案】非细胞体系是指包含有进行细胞内正常生物学过程所需的成分但不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体外实验反应体系。一般由活细胞经裂解破碎、超速离心除去某些成分后制备而来。非细胞体系在研究探讨DNA 复制、RNA 转录、蛋白质合成、核膜及染色质的组装等细胞内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0.脂筏模型
【答案】脂筏模型是指膜脂双层内含有的特殊脂质及蛋白的微区内陷后形成囊泡,与细胞骨架蛋白交联所形成的模型。这一模型可解释生物膜的某些性质与功能。
二、简答题
11.简述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结合变构机制
而是使从酶分子上解脱下来。
上3个催化亚基合酶上3个催化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在任一时刻, 【答案】(2)(1)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用于形成的构象总是不同的,分别是紧密结合态(T 态)、松散结合态(L 态)和空置状态(不与任何核苷酸结合的O 态)。
(3)ATP 通过旋转催化而形成。质子有控地通过部分的运动,引起
带动与其相连的亚基的旋转,亚基的旋转引发催化亚基的旋转。亚基的旋转,继而亚基相对于“转子”旋
转120度,3个亚基随即发生构象改变,使亚基对和的亲合力产生变化,从而引
起从上释放下来,空出的结合位点又可与新的和结合,从而驱动的形成。
12.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为何有时是协助扩散,有时又是协同运输?
【答案】葡萄糖分子从肠腔转运到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钠离子驱动的协同运输,而从小肠上皮细胞以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血液。前者是从细胞外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主动吸收葡萄糖,载体蛋白必须同时与钠离子和葡萄糖分子结合,间接消耗ATP 完成,故是协同运输;后者是细胞内建立的高浓度葡萄糖供给血液中,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跨膜转运
13.下列物质:谷氨酸、环腺苷酸、【答案】胞质小分子,如谷氨酸、
子,如
和蛋白等则不能。蛋白蛋白、质膜磷脂,哪个(或哪些)信号会通过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 可迅速穿过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而胞质大分蛋白是参与组织机构发生和模式形成的分泌蛋白,因此根本不可能接近通讯连接部位。质膜磷脂不可能穿过间隙连接,因为相接的两细胞膜在这里是各自分开的。
14.简述叶绿体的形成,并比较它与其他质体的主要差异。
【答案】(1)叶绿体是前质体在光照条件下诱导发育而来。在光的诱导下,激发了叶绿体蛋白的合成,并跨过前质体的内膜运输到前质体内。同时内膜向内出芽形成膜泡,这些膜泡能够自我成堆排列,通过摄取必要的蛋白质和叶绿素,最后形成成熟的类囊体。其过程为:
①光触发叶绿素、磷脂、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的合成,然后从叶绿体内膜出芽形成小泡;
②前质体变大,某些球形的小泡融合,最后形成连成一体的扁平的类囊体小泡,某些类囊体小泡堆积起来并在光诱导下大量合成
粒时,叶绿体成熟。
(2)叶绿体与其他质体的根本区别是:叶绿体是唯一含有类囊体膜结构的质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5.简述溶酶体酶在细胞内的合成、修饰直至转运到初级溶酶体中的过程与可能的机制。
【答案】(1)部分溶酶体酶依赖于
②进入内质网腔,进行途径分选,具体过程是: ①在粗面内质网,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酶蛋白; 连接的糖基化修饰;
受体结合; ③在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形成④与高尔基反面膜囊和反面网状结构膜上
⑤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蛋白; ③叶绿体进一步变大,当更多的类囊体小泡形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