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普通语言学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答案】课程设计

【解析】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2.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____,以教师为_____。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和_____的规律。

【答案】中心; 主导; 学习; 教学

,根据“学”的需要【解析】对外汉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服从“学”

,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 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的测试类型是_____测试。

【答案】诊断

【解析】诊断测试属于回顾性测试,是教学单位特别是任课教师常用的一种测验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

4. 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两部分。

【答案】基础理论

【解析】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它有广泛的接缘性,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对外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

5.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____,又是一种_____。

【答案】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

【解析】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一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二、选择题

6. 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也就是说评估的各项指标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评估的目的所在,这是指评估的( )。

A. 信度

B. 效度

C. 真实度

D. 准确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亦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7.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_____。

A. 主导地位

B. 主体地位

C. 被动地位

D. 辅助地位

【答案】B

【解析】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处于引导、辅助的地位。

8.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属于( )

A. 先天论

B. 功能论

C. 反映论

D. 认知论

【答案】D

【解析】认知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

9.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

A. 教育现象

B. 教育方针

C. 教育政策

D. 教育理论

【答案】A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历来

主要是学校教育。

10.教学编写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

A. 语言学

B. 心理学

C. 教育学

D. 逻辑学

【答案】ABC

【解析】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教材编者要具有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

三、名词解释

11.测试的反馈作用

【答案】测试的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馈指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反馈指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教学为考试服务。

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①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②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12.“语言习得机制”(LAD )假说

【答案】“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心灵主义(内在主义)关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

13.计算机辅助教学

【答案】从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与学习、测试与管理等。就语言教学来讲,包括语料分析、语言训练、语言测试、文字处理和教学管理等。机辅助教学”指的是“教学与学习”,即只针对语言训练。学习效果分析、狭义的“计算

14.中介语

【答案】中介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四、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