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政工作
【答案】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它仍是目前中国民政工作的基本格局。民政部门则是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实务的行政管理部门。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四个支撑点:一是政府; 二是企业; 三是社区,尤其是基层社区; 四是社团,特别是非政府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和慈善机构。在上述四个支撑点中,有三个在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
2. 社区康复
【答案】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建构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3. 案主
【答案】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 老年小组工作
【答案】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客服困境,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根据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不同,可以将老年小组分成互助群体、治疗群体、社交群体、服务群体以及照顾者群体等五种形式。
5. 社区照顾
【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满足社区内老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使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6. 助人自助
【答案】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日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7.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8.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9. 简述小组类型。
【答案】小组类型主要包括:
(1)小组的特性
①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
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③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
④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⑤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
⑥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2)小组的类型
①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a. 初级小组很小,成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交流,成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可以相互表示积极的或消极的感情。
b. 次级小组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兴趣,但相互问的影响较小而且关系不很亲密。 ②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可以分为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a. 组成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或干预聚合起来的小组,通常有机构发起或主办人发起两种方式。
b. 自然小组是以自然的方式而小是外部的推动力构成,往往是基于一些自然发生的事件、成员间的自然吸引等,通常没有组成的发起人。
③以小组工作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a. 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目标和态度。通常,正式小组在指导小组成员行为时有特定的目标。
b. 非正式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通常,它对小组成员的行为指导没有明确规定的目标。 ④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a. 志愿小组是因成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志愿小组包括所有的由成员自愿加入的小组。
b. 强制小组不是因成员自身的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
⑤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a. 封闭小组从小组聚合的开始到结束,成员自由进出的程度较低,小组较少变动,增加新成员时也往往要经过现有成员的评审。
b. 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成员都可以自由出入,小组可经常有变动。
⑥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可以分为:
a. 朋辈小组,其目标是促进成员中的朋友关系或社会互动。小组的活动是社会取向的。这样的小组在学校、儿童中心及青年中心等地方最容易找到。
b. 教育小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进行有关他们自己和有关社会知识的学习。所有这类小组的目的都是在于增进小组成员的知识与技巧。
c.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小组过程发展成员的潜能和公共责任意识。
d. 兴趣小组,通过组织表演、唱歌和音乐演奏等活动,发展和培养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别兴趣。
f. 成长小组,致力于为成员提供一定的机会使他们的意识得以觉醒,最终目的是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促进增长健康的社会情绪。
g. 治疗小组,旨在帮助小组成员改变任何反社会的行为,克服个人问题,治愈他们遭遇的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