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膜泡运输
【答案】膜泡运输 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运输的一种特有方式。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粗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膜泡定向运输极其复杂的调控过程。
2.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是指细胞凋亡时,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聚集在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膜所包形成的结构。从外观看,细胞表面产生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随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
3. ATP synthetase(ATPase )。
【答案】ATP synthetase又称F 1-F 0-ATP 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是跨膜的通道蛋白,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或者说在它的引导下,质子通过膜来驱动从
4. cristae 和无机磷酸合成
【答案】cristae 的中文名称是嵴。嵴是指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结构,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总表面积,为线粒体产能生化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场所。嵴的形状、数量和排列与细胞种类及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真核生物中,线粒体嵴的形态不同:动物细胞中常见“袋状嵴”、植物细胞多为“管状嵴”。需求较多的细胞中线粒体嵴的数量较多。
5. 再生
【答案】
再生一般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再生。
6. 协同运输(symporter )
【答案】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指一种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地消耗能量。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7. 分子伴侣
【答案】分子伴侣 是指在细胞中的某些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
蛋白家族。 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但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如信号识别颗粒和
8. 过氧化物酶体
【答案】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的泡,通常比线粒体小。与溶酶体不同,它不是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属于内膜结合细胞器。过氧化物酶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各类细胞中,但在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它的作用主要是将氧化氢水解。是氧化酶催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一种细胞毒性物质,氧化酶和过氧化酶都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中,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二、简答题
9. 细胞衰老与机体衰亡有何相关性?
【答案】细胞衰老与机体衰亡对单细胞生物来说是一回事。但对多细胞机体来说,二者有其密切的相关性。细胞衰老不等于机体衰亡,机体衰亡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细胞同时衰亡。例如,一些细胞的衰亡可换来另一些细胞的新生,从而换来机体的勃勃生机。如果机体刚刚死亡,一些细胞依然存活,可用来做器官移植和组织培养等。总之,机体整体的衰亡是细胞衰亡的反映,一些细胞的衰老又是机体衰亡的基础和直接原因。
10.根据与细胞膜的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哪三类?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答案】(1)膜蛋白分类
①外在膜蛋白:依靠离子键或其他非共价作用与膜表面的蛋白质或脂分子相连;
②内在膜蛋白:即跨膜蛋白,与膜结合比较紧密,占整个膜蛋白的70%〜80%;
③脂锚定膜蛋白: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脂肪酸或糖脂)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其水溶性的蛋白质部分位于脂双层外。
(2)实验区分方法
①外在膜蛋白: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或提高温度即可从膜上分离;
②内在膜蛋白:需要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后才能从膜上分离;
③脂锚定膜蛋白:需要脂酶处理才能去除脂部分,需要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后才能从膜上分离,蛋白胶上跑的位置不同。
11.细胞质中进行的蛋白质合成分别是在游离核糖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完成的,请说明两者有什么不同?
【答案】根据核糖体所存在的形式,可分为膜结合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膜结合核糖体是附着在内质网膜或核膜表面的核糖体,以其大亚基与膜接触。游离核糖体则以游离状态分布在胞质
基质中。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两者有所不同,膜结合核糖体主要是合成分泌型蛋白,这些蛋白质合成后大多从细胞中分泌出去,如免疫球蛋白、肽类激素、消化酶等。游离核糖体主要是合成结构蛋白,如供细胞本身生长代谢所需要的酶、组蛋白、肌球蛋白、核糖体蛋白等。不过,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某些结构蛋白,如溶酶体酶蛋白、膜镶嵌蛋白和某些可溶性蛋白由膜结合核糖体合成。
12.经低渗溶液处理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将发生怎样不同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低渗溶液处理时,水分可以通过外膜和内膜分别到达膜间隙和线粒体基质,引起外膜和内膜同时向外膨胀,但内膜由于内陷形成嵴,使得其表面积扩大,能耐受更长时间的膨胀,因此内膜后被胀破。
13.说明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进行小白鼠脾细胞原代培养?如何判断死活细胞的比率?
【答案】(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①原理
细胞培养是将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置于一定的生长基质之中,并给予恒定的培养环境,使这些细胞在体外继续生长和分裂的技术。
②方法
a. 群体培养:将含有一定数量细胞的悬液置于培养瓶中,让细胞贴壁生长,汇合后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
b. 克隆培养:将高度稀释的游离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各个细胞贴壁后,彼此距离较远,经过生长增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细胞集落,一个集落称为一个克隆。
(2)小白鼠脾细胞的原代培养
首先从健康小白鼠体内取出脾细胞,剪碎,用浓度和活性适中的胰酶或胶原酶与EDTA 等将
,在培养瓶中细胞连接处消化分散,给予良好的营养液与无菌的培养环境(接近体温与体内pH )
进行静止或慢速转动培养。培养液中加一定量的小牛或胎牛血清,有利于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
(3)死活细胞比率的判断方法
①染色法
染色法分为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性差异,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可通过染色鉴别细胞的死活,从而确定细胞培养的死亡率或存活率。
②仪器分析法
可采用微电极技术(利用死活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差异)、全自动细胞计数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等,对细胞的死活进行精确的批量检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