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5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9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1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54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对我国隋唐时期的造园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数量众多

B. 自然风景式寺庙园林兴起

C.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

D. 公共园林涌现

【答案】C

【解析】隋唐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显示了映涣大国气概; 私家园林所具有的清沁雅致格调,得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升华; 自然风景式寺庙园林兴起; 公共园林涌现。C 项,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是我国两宋时期园林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园林组成要素中,( )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

A. 动物

B. 建筑

C. 植物

D. 假山

【答案】C

【解析】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讲究姿美、色美、味香。A 项,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B 项,园林中的建筑可满足人们享受生活和观赏风景的愿望。D 项,我国古典园林叠山的艺术由来己久,起到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

3. 现存的私家园林中,“个园”所属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苏州

D. 扬州

【答案】D

【解析】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常用假山彼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扬州的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4. 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最早形成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格局。此时期被誉为中国园林的转折期( )。

A. 秦汉

B. 魏晋南北朝

C. 唐代

D. 宋代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园林的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5. ( )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A. 豫园

B. 寄畅园

C. 狮子林

D. 网师园

【答案】C

【解析】狮子林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己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AB 两项,豫园、寄畅园始建于明代。D 项,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6. 《园冶》的作者是( )。

A. 李渔

B. 计成

C. 文震亨

D. 张南垣

【答案】B

【解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7. 以下不属于明清造园著作的是( )。

A. 《园冶》

B. 《一家言》

C. 《长物志》

D. 《洛阳名同记》

【答案】D

【解析】北宋文学家李格非于绍圣二年撰成的《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ABC 三项,《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一家言》的作者是清代的李笠翁、《长物志》的作者是明代的文震亨。

8. 避暑山庄中金山亭模仿的是江南名景镇江金山寺( )。

A. 石包土

B. 土包石

C. 石包山

D. 屋包山

【答案】D

【解析】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撇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的作法。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你会发现,包裹着的不仅是金山寺,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9. 御花园又名( )。

A. 后殿

B. 后苑

C. 名苑

D. 名殿

【答案】B

【解析】御花园又名“后苑”,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这个位置也是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园路布设亦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这在中国园林中实属罕见,主要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同时也为了更多地显示皇家气派。但建筑布局能于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山池花木的配置则比较自由随意。因而御花园的总体于严整中又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