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955土地管理综合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镇用地规划

【答案】城镇用地规划就是按照城镇的性质、规模和条件,在地域空间上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城镇各要素的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城镇建设的各个方面服务。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包括城市绿地,以区域整体思想发展城镇; 在考虑城镇个性的基础上,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有机组合,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组合成“形散实聚”的城镇群或城镇化地区。

2. 城镇人口

【答案】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 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包括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构成:非农业人口、城区内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3. 系统工程理论

【答案】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日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特点是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学化。利用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是根据系统的概念、构成和性质,把土地利用作为系统,对它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决策和实施,拟出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几种方案,使之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

4. 可持续利用理论

【答案】可持续利用理论就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5. 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

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6.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答案】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规划宣传、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等。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对象包括土地规划专家、设计专家,用地单位,涉及的社会、经济、自然问题方面的专家学者、规划区域的政府部门以及区域的群众。宣传可以普及土地规划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微观规划层面的认识,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职能部门必须尽可能全面考虑:从与个人或社区的交流到与公众共同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共同分享信息。

二、简答题

7. 在平原型灌区,如何规划布置干、支渠系?

【答案】平原型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由于各灌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洪、涝、旱、渍、碱等灾害程度不同,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也有不同。因此,分为以下两类灌区介绍其特点和相应的灌排系统布置形式。

(1)山麓平原型灌区。山麓平原型灌区一般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渍涝威胁较轻,但十旱问题比较突出。当灌区的地下水丰富时,可同时发展井灌和渠灌,否则,以发展渠灌为主。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布置,支渠与其垂直或斜交,视地形情况而定。这类灌区和山麓相接处有坡面径流汇入,与河流相接处地下水位较高,因而还应建立排水系统。

(2)冲积平原型灌区。冲积平原型灌区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面坡面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涝碱威胁较山前平原型灌区严重。在这类灌区,如果地面水充足、排水条件较好,渠系尽可能采用灌排分开的形式。在十壤盐碱化严重地区,需要挖渠道进行引水灌溉,并使渠道水位保持在地面以下深度,利用抽水站提水灌溉。

8. 在进行堤防工程规划时,要遵守哪些原则?

【答案】根据近期和远期的兴利防洪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河流和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选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和堤防断面;

(2)堤防的规划应与流域规划、地面的水利规划相结合,并成为规划的一部分。力求与其他的防洪措施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洪水;

(3)堤防的上下游、左右岸应该统筹兼顾,使堤防起到防洪安全的作用;

(4)保证主要江河堤防不发生改道性决口,并确保广大农村、交通干线和城市的堤防不发生决口;

(5)在堤防遭受到特大洪水袭击时,要顾全大局,确保重点,决定取舍的方案和措施,把洪水的灾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9. 如何对铁路用地面积进行概算?

【答案】对铁路用地面积进行概算要从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着手。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它们直接承受轨道的重量,以及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压力。因此,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状态与线路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路基面应当平顺,其高程以路肩标高表示。路基面应有足够的宽度,符合轨道铺设、附属构筑物设置和线路养护维修作业的要求。铁路路基是为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构筑物。路基必须保证轨顶设计标高,并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铁路线路。

(1)路基

①在铁路线路工程中,路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路堤: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填筑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 路堑: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低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开挖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堑。 ②路基宽度。铁路路基顶面的宽度,根据铁路等级、轨道类型、道床标准、路肩宽度和线路问即等因素确定。而在区间单线曲线路段上,由十需要设置曲线超高而加厚道床厚度,在曲线外侧的路基宽度应随超高度的不同而适当加宽。在铁路用地面积概算时,参照路基面宽度和曲线路基外侧加宽值,分段计算出线路宽度。然后乘上各段的长度即为线路用地面积,再加上其他用地面积即为铁路用地面积。

(2)桥隧建筑物。当铁路线路要通过江河、溪沟、谷地以及山岭等天然障碍,或要跨越公路、铁路时,就需要修建桥隧建筑物,以使铁路线路得以继续向前延伸。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在修建铁路时,桥隧建筑物的工程量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大桥和长隧道的施工期限,有时还成为新建铁路能否按时通车的关键。桥梁主要有桥面、桥跨结构、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桥面是桥梁上铺设的轨道部分; 桥跨结构是桥梁承受荷载、跨越障碍的部分; 墩台是支承桥跨结构的部分,包括桥墩和桥台,设于桥梁中部的支座称为桥墩,设于桥梁两端的支座叫做桥台。桥墩与桥台的底部为墩台的基础。涵洞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流的一种建筑物。铁路隧道大多建在山中,以避免开挖很深的路堑,或修建很长的迂回线,还有建筑在河床、海峡或湖底以下的水底隧道和建筑在大城市的地下铁道。

10.简述城镇工业用地的布局与规划。

【答案】城镇T 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1)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

一般城镇均采用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两级布置形式。就其对城镇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而言,可有以下布置方法:工业包围城镇形式、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组团式布置。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置的关系一一三种布置形式

①平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用地宽度比较合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

②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防护带减少,节省建设费用,热电点、危险品仓库,热加工车间及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可以远离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