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理化技术研究所814热工基础之传热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答案】流动边界层是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热边界层是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
2. 黑体与灰体
【答案】黑体是吸收比为1的物体;灰体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3. 发射率
【答案】发射率是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
二、判断题
4. 热阻也是物质的一个物性参数。( )
【答案】错
5.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肋片越高,其肋效率越小,因此,增加肋片的高度不一定会使换热量増加。( )
【答案】错
6. 实际物体的反射福射不可能大于同温度下的黑体福射力。( )
【答案】错
7.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肋片越高,肋效率越低,因此,増加肋片高度会使换热量下降。 ( )
【答案】错
8. 对于对流换热,如果流体的温度高于壁面温度,流体总是被冷却。( )
【答案】错
三、简答题
9. 简述气体辐射的特点。
【答案】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0.非稳态导热采用显式格式计算时会出现不稳定性,试述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如何防止这种不稳定性?
【答案】(1)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是指在显式格式离散方程中,后一时刻的温度取决于前一时刻的温度,同一节点温度前的系数有出现负值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负值,就意味着该点温度在前一时刻温度越高,则后一时刻温度将越低,甚至会出现比周围节点温度还要低的现象,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为防止这种导致数值计算不稳定性的现象发生,要求空间网格
和时间网格
的选取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从而使同一节点的离散系数不出现负值。
11.利用肋化换热器来实现水与空气间的换热,若要强化传热,应将肋片加在空气侧还是水侧?为什么?
【答案】(1)为强化传热,应将肋片加在空气侧。(2)原因:与水侧相比,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较小、热阻较大,加肋片后可显著降低传热热阻,提高传热量。
12.两物体的温度分别为100℃及200℃,若将其温度各提高450℃并维持其温差不变,其辐射换热热流量是否变化?
【答案】会发生变化。因为物体的辐射力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而非一次方成正比。
13.辐射和热辐射之间在什么区别和联系?热辐射有什么特点?
【答案】(1)辐射和热辐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①辐射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激发产生的电磁波传播,由于激发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电磁波波长就不相同,它们投射到物体上产生的效应也不同;热辐射是由自身温度或热运动的原因激发产生的电磁波传播;②热辐射是辐射的一种形式。
(2)热辐射的特点是投射到物体上能产生热效应。
14.速度边界层的概念及如何定义边界层厚度。
【答案】这种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或流动边界层)。通常规定达到主流速度的99%处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厚度,记为
15.写出格拉晓夫准则(数)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答案】
表示流体所受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16.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的区域,并指出临界热流密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加热壁面造成损坏?
【答案】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四个主要的区域,分别是:自然对流沸腾区、核态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和膜态沸腾区。
由于到达临界热流密度后加热壁面温度的升高反而使热流密度下降,直至进入稳定膜态沸腾
后换热热流密度才随热流密度的升高而再次増加,但此时加热壁面温度已相当高。这样,在控制热流密度的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热流密度高于临界热流密度后就会引起壁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从而会造成加热壁面的损坏(如电加热、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加热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沸腾换热的设备运行在临界热流密度附近。如果是控制加热壁面温度的加热过程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必控制临界热流密度。
四、计算题
17.竖直管道高20m ,管内径为15mm , 进口温度为25°C 的冷水经管道后被加热到40°C , 冷水的质量流量为0.25kg/s, 水的比定压热容为热系数。
【答案】⑴(2)
可见,考虑位能后总能量仅增加了0.31%,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3)因
故
18.一厚0.2m ,温度为80℃的无限大平壁,突然放入300℃的环境中对称加热,壁面与环境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材料的导热系数为
热扩散率为
试用数
值解法确定15min 和30min 时平壁内的温度分布。
【答案】由于对称受热,取半平板划分10段网格进行计算。0为中心节点,11为表面节点,节点方程如下:中心节点为绝热边界:
内部节点:
壁面:
试求:①水的加热量为多少?②若考虑
位能,水的总能量增大多少?③设管内壁温度为55°C ,水的平均温度取进出口平均值,求表面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