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681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2.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3. 中原大战
【答案】中原大战是1930年3月至1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军同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晋军阎锡山部等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境内进行的战争。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4.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5. 科学补习所
【答案】科学补习所是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4年由吕大森、刘静庵等人在武昌组成,以宗旨是“革命排满”。成立不久即与华兴会取得联系,借研究科学为名,在学校和新军中进行活动,
并准备响应华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计划起义失败,遭到清政府镇压。1905年,刘静庵组织日知会继续活动。
6. 《马关条约》
【答案】《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双方主要代表分别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有: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④増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事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银三千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7. 黄炎培
【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8.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原名《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它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宣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到五四运动后期,《新青年》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条件。《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9. 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海、宁河等县实行军事统治的机构。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俄、英、日、法、美、德军官各一人组成的六人委员会(初为俄、英、日军官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巡捕局、会计处、军事部、司法部等。《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0.《瀛环志略》
【答案】《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共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
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材料题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旧中国国民政府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
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策略有何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原因。
【答案】(1)策略:不承认国民政府,图谋另立亲日伪政权。
(2)①变化:由军事打击为主的方针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②原因:a. 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缺乏;b. 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严重威胁了日本的后方。
三、论述题
12.论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途径、特点和局限性。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商办企业的出现。
(2)产生的主要途径:
①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和买办,除了投资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之外,有的也独自投资经营近代企业。
②少数手工工场或手工作坊,通过采用机器生产,走上了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构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情况较少,而且他们的资本很有限。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过程与西方国家不同。大部分是在外国资本的入侵后,工场手工生遭到破坏和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情况下,由官僚、地主、商人、买办直接投资创办的。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尤其以上海最多广州、武汉、天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