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6岁。多饮、多尿近6个月。查体:生长发育落后,皮肤干燥苍白。血渗透压:298mmol/L。血钠:145mmol/L,尿比重小于1.005。诊断为尿崩症。有关尿崩症的说法,以下哪项不正确() 多尿、烦渴是主要症状。 少数病例为遗传性。 视上核及室旁核破坏导致尿崩症。 与肾胜尿崩症鉴别是观察其对外源性加压素的反应。 进水量大致与尿量相等,尿量可因进水量少而减少。
患女,82岁,下肢痿软无力14年余,渐进性加重,3年前步履全废,今见又下肢肌肉萎缩,伴腰脊酸软,头晕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本病的治疗应()。 扶正补虚,调气养血。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行血祛瘀,活筋通络。 裨补肝肾,养血益髓。 疏风通络,行血通经。
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症属() 上消肺热津伤证。 中消胃热炽盛证。 中消气阴亏虚证。 下消肾阴亏虚证。 下消阴阳两虚证。
“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是() 消谷善饥。 烦躁不安。 身体消瘦。 烦渴引饮。 尿频量多。
刘某,男,72岁。咳喘反复发作20余年,现喘促气短,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最佳取穴方案是()。 太渊、列缺、孔最、天突、三阴交、足三里。 肺俞、风门、风池、风府、天突、列缺。 鱼际、列缺、天突、风门、太渊、太溪。 太渊、列缺、膏肓、太溪、肺俞、肾俞。 太渊、太溪、太冲、太白、中府、天突。
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