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文学院847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2. 反义关系
【答案】反义关系是指意义相反的一对词之间的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称为反义词。它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关系有互补反义关系和和极性反义关系两种类型。例如,“正”和“反”、“男”和“女”、“生”和“死”,都是互补反义关系,其中不允许插入第三种状态; 而“白”和“黑”、“大”和“小”、“朋友”和“敌人”等都是极性反义关系,其中都还允许第三种情况存在。
3.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4.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说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共同决定的。 (1)语言的本质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作为一种全民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们建立或保持社会联系的基本纽带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6.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
【答案】(1)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音位互补原则是在音位归纳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音位的互补关系是指处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2)举例分析
例如普诵话的/a/可出现在以下不同的字音中:
①“哀、安、冤”中的韵腹由于受了靠前的韵尾的影响,实际读音是前低元音[a];
②“烟”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双重影响,实际读音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个前半低元音;
;
。 ③“啊、压”等没有韵尾,韵腹实际读音舌位居央,是一个央低元音④“熬、昂”等的韵腹,由于受靠后的韵尾的影响,它的实际读音是一个后低元音
可见,/a/由于出现的语音环境(条件)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实际读音也不大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读音,当地人听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a/
的音位变体
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三、论述题
7. 论述语言分化的原因,并分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联系和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为什么?
(3)比较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答案】(1)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a. 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体现。
b. 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c. 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②区别
a.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b. 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社会方言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c. 地域方言在一定的地域通行,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社会方言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材料和规则为全民或当地方言所具有,仅有社群特点。
d. 地域力言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扩大差异,成为具有亲属关系的独立语言; 社会方言必须依托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语言。
四、分析题
8. “友人、友好、诊友、网友、粉友”中的“友”字用法是否相同,分析“友”在汉语发展过程中意义和用法的变化。
【答案】“友人、友好、净友、网友、粉友”中的“友”字用法不同。
(1)“友”在汉语发展过程中意义的变化
“友”,原义指“和人关系好”等意义,后指“关系好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2)“友”在汉语发展过程中用法的变化“友”字用法的变化主要是句法功能更为确定,原来可以置于偏正结构中作定语,如“友人”,也可以置于联合结构中,如“友好”,现在主要置于偏正结构中作中心成分; 词类界限更为清楚,原来可以做形容词、名词,现在主要做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