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7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30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4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58
一、名词解释
1. 晓庄师范
【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
,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
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2. 率性发展
【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赋之性是人的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
,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3. 思孟学派
【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
,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
,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思为“述圣”
4. 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后又增添了法文馆、俄文馆、东文馆和德文馆,又在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增设算学馆开始,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生仍从满族贵族中挑选,但条件有所提高。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办,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特点有:①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 ②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 ③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
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它以后出现的一批洋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5. 洋务教育
【答案】洋务教育是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举办的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方面。其主要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兴办新式学堂:二是办理留学教育,派遣学生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洋务派举办的学堂,无统一
,比旧的学制,未形成学校系统。教学内容除“四书”、“五经”等外,主要是“西文”和“西艺”
学堂讲求实用,并开始将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学科作为课程,有些学堂还学习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人文科目。洋务教育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封建主义的学校管理制度,对招生、考试、学习的年限、经费来源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任用等都有详细规定。它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中体中用的思想框架,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6. 五经课试法
【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
,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
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7. 次相授业法
【答案】次相授业法是汉代私学所采用的一种转相授受的教学方法,汉代高等私学一般称“精舍”、“精庐”。汉代高等私学经师身份大致有二:一是官吏兼经师,所谓“居官教授”; 二是经学专门家,所谓“隐居教授”,经师们的教学风度颇有不同,生徒身份也有区别,有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之分。及门弟子,指亲自到精舍,向经师问学,直接从师受教的学生:著录弟子,是列名某一经师门下,有师弟子之名份,但不必亲自来受业,没有授受经学之实的学生。史书记载,有的经师门下,著录弟子达数千人或万余人。即使是及门弟子,人数若太多,经师也不得不采用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办法,使弟子次相授业。这种弟子间转相授受的办法,非常流行,形成了以名儒讲诵为主、弟子们转相授受为辅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说汉代的私学教学还是个别教授。
8.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
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小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是不科学的。
二、简答题
9. 试述清末封建教育的衰落及向近代教育转型的历史趋势。
【答案】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此同时,封建传统教育日益空虚无用。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1)清末封建教育的衰落
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己成为一个衰老的封建帝国,教育仍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各种矛盾加深。
①科举制度的腐败。清末科举流弊百出。“四书”中可以出的题目大多出尽,于是便硬编出很多偏题、怪题,甚至把经书上毫无相关的词拼在一起命题作文,考试严格规定文章必以八股为体裁,书写字体必用小楷。士子即使是考上了进士,亦多无真才实学。而不学无术,花钱买取功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