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9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案】社会主义是在原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由于自身先天不足,特别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特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才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后胜利,就必须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同时这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
(2)封建主义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由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农民还占人口的多数,封建主义残余在各方面还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国际生存环境复杂险恶
①要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②要大力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主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同第三世界国家结成广泛持久的联盟,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给予必要的援助。
③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按照国际主义原则加强互助合作,又要坚持各国完全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反对大国卞义和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
(4)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实践中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要走曲折的道路,甚至还可能出现历史倒退现象,这无疑都会增加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答案】(1)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
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仟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④资本主义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2)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③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④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长期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4.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答案】(1)思维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四个方面。辩证思维的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一个重要观点。
(3)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4)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科学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规定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在运用综合方法的同时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的各种规定按照它们本身固有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或者思维的具体。
5.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
【答案】(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后的首要仟务。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
②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各国人民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领导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总之,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
6.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一般地说,价值增殖过程也是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2)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下人的劳动要服从资本家的安排; 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是以价值形成为基础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在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了新产品中; 通过消耗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支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棉纱中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其结果,新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这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它既是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但是,这种生产过程对资本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必须要把这种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
7. 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三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