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20艺术史论[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2.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3. 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4.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答案】《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发表于1899~1900年。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封信》至《第四封信》及两个《札记》。《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该著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设马
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学体系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5. 罗杰·弗赖
【答案】罗杰·费赖是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批评的开山鼻祖。他不仅在美术史上,而且在当代美术评论上都特别强调一种形式的美。认为,面对一张画,我们要谈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内容很容易,对一个评论家来说,要谈它的构成、色彩、线条等形式问题就很难。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艺术的评论,而前者是非艺术的评论,这个观点后来基本上成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出发点。它的美术评论是一种纯审美的评论,完全排除了社会的含义,直接推出了后印象派,包括“后印象派”这个名词,他的理论对20世纪美术批评影响颇深。
6. 抽象
【答案】抽象是指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扬弃具体的现象和感性形式,是理论体系上的“抽象”而不是抽象艺术的“抽象”。“抽象艺术”作为一种风格和流派是为了与历史上的再现性、描绘性艺术有所区别,实际上都是具有视觉形式的艺术形象。“抽象”是指对作品的形状、颜色等作概括化、几何化、主观化处理的方法或结果。
7. 无意识
【答案】无意识也称“潜意识”或“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时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使得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不期而至。
8. 艺术体验
【答案】艺术体验是艺术家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加工创作。艺术体验一般包括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呈现出“取精用宏”、“厚积薄发”的原则和特点。
9.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斐德若》等著作中。
10.艺术革新
【答案】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从艺术作品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从革新的程度来看,艺术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之所以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原因在于:
(1)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
它既不同于纯自然物,也不同于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它负载主体给予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可以面对历史上无限的接受者。
(2)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留给接受者想象和阐释的空间
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可能会赋予作品更多的即使艺术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解释和意义。任何艺术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在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的“召唤结构”,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联想等多种审美心理的功能,通过再度创造和具体化,填补、充实这些不确定点。
(3)艺术接受具有历史发展性
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接受主体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而在接受上有所创造。同时,任何一个接受主体去理解历史中的作品时,都会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带有自己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就会用新的眼光去重新接受并再创造作品。这也就是解释学家迦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结合。
(4)从根本上说,艺术接受是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融合
任何一个企图去理解(接受)历史中艺术作品的主体,都必然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他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他对某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于以前历史中的接受者,他将用新的眼光,带着新的问题去接受它、评价它、创造它。
12.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艺术创作方法的内涵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艺术思维中要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2)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关系
①二者的联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