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65岁。发现右侧乳房包块半年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包块,无压痛,边界尚清,局部皮肤稍凹陷。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术后可考虑的后续治疗是(提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HER-2表达强阳性(+++)。)() A.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治疗。 中药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33周,腹痛10h入院,产检未见异常,查血淀粉酶700U/L。最可能的诊断为() A.妊娠期急性胰腺炎。 B.阑尾炎。 C.肠梗阻。 D.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E.胎盘早剥。
患者,男性,左侧下颌骨磨牙区、下颌角及升支部渐进性膨大,按之有乒乓球样感。X线片示透明囊性投影,多房性,房室大小不一,极度不一致,阴影边缘呈切迹状。穿刺可以抽出褐色液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牙源性角化囊肿。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黏液瘤。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源性纤维瘤。
以下药物临床上常用于血管瘤硬化治疗的是() 平阳霉素。 西罗莫司。 长春新碱。 顺铂。 紫杉醇。
患者女,49岁,腹泻10余年,加重3年,近半年出现阵发性面部皮肤潮红、出汗伴体重下降2.5~3.0kg,B型超声发现肝脏多发占位;其中右肝占位形似“牛眼征”。这类疾病国际公认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 B.直肠。 C.阑尾。 D.空肠。 E.横结肠。
患者,女性,16岁,发现右下颌骨逐渐膨大8年,近年来增大速度减慢。检查发现下颌骨体部弥漫性膨大,以颊侧更明显,质硬。X线片示右下颌骨体部成磨砂玻璃样,与骨皮质相移行。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其中有较多的纤细小梁。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