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金融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
【答案】商业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无利息或利息较低的银行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作用主要是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但由于持有这种资产无收益或收益较低,商业银行一般把它保持在一个最低水平。
2. 存款准备率
【答案】存款准备率分为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二者都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会降低,货币乘数就会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 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倍数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率是银行依据最大化原则意愿持有的超额准备和所有支票存款之间的比率。
3. 补偿贸易
【答案】指技术贸易、商品贸易和信贷结合的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是国际信用的一种形式。基本含义是,由外商直接提供或在信贷基础上提供机器设备或技术给本国企业,本国企业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分期偿还进口设备或技术的价款和利息。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补偿、间接补偿、综合补偿和劳务补偿。直接补偿是使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偿还,间接补偿是用其他产品偿还,综合补偿是前两者的综合,劳务补偿是提供劳务偿还。
4.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
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5. 预防性需求
【答案】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但是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不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符。在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最有代表,他假设有3个影响因素: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即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
6. 国债市场
【答案】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国债流通市场是国债流通的场所,又称国债二级市场,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包括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7.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指以一定单位(【答案】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1或100, 10000
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人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8. 利率的期限结构
【答案】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时,期限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通常用收益率曲线(又称“回报率曲线”)作为描述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工具。它是用来刻画债券的期限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横轴为债券期限,纵轴为债券利率。一般来说,收益率曲线有三种可能的形态:水平的曲线代表各种期限的债券利率相同,向上倾斜的曲线代表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越高,向下倾斜的曲线则代表
,
即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与非流动性成本b
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反而越低。最常见的是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因为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券的利率高于短期债券的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表现出两个现象:①各种期限证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②长期证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证券。对这两个现象的研究理论主要有: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优先聚集地理论。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资本市场的效率理论:
(1)理论诞生的背景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效果,最后集中地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好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大量准确的信息,帮助证券价格迅速调整到应有的价位上; 反之,差的市场信息传递慢且不准确,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证券价格调整到位。为了评价市场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马。
(2)理论的假设、内容及应用
①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应当注意理论的前提假设。其假设条件包括:资本市场上有大量相互竟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各自独立地对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并做出投资决策; 各种信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而且每个信息公布之后的调整一般是互相独立的; 资本市场上互相竞争的投资者都力图使股票价格能够迅速地反映各种新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无法进行预测。可以看出,这些假设条件是非常理想化的,现实生活不可能出现完全吻合的情况,但可能存在近似的情形。
②按照资本市场效率理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该理论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势、半强势、强势三种。在弱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内部消息的投资人就可以比别人更准确地识别证券的价值,并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的程度下通过买或卖的交易,获取超常利润。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设法得到第一手的正确信息,确定价格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证券,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 半强势有效市场的有效性介于弱势和强势有效市场之间,其获利空间也介于二者之间。在强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不公开的信息。在高度有效的市场上,想取得超常收益几乎不可能。因为,即使证券价格与价值偏离,人们也会立即掌握这一信息,然后通过迅速买进或卖出的交易行为将这一差异消除。强势有效市场对于证券投资专业人士的意义是,用不着费劲去探寻各种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公司的信息。因为你得到了,所有其他人也同时得到了。换言之,试图通过掌握和分析信息来发现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证券,基本上做不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正确投资策略是:与市场同步,取得和市场一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