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显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糖皮质激素。 多潘立酮。 硫糖铝。 替硝唑。 苯妥拉明。
关于NSAID引起的胃溃疡,下列错误的是() 主要机制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 NSAID直接损伤上皮。 NSAID直接破坏黏膜下血管。 病变主要在胃体。 胃酸的影响较小。
男孩,10岁,于1月15日来院急诊。其母代诉,起病急,高热、头痛伴呕吐8小时,现呼之不应。体温40℃,面色苍灰,四肢冷,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淤点、淤斑,脉细速,血压测不出,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本病发病最重要的原理是() A.Ⅰ型变态反应。 脂多糖内毒素致全身微循环障碍。 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充血、水肿。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男孩,10岁,于1月15日来院急诊。其母代诉,起病急,高热、头痛伴呕吐8小时,现呼之不应。体温40℃,面色苍灰,四肢冷,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淤点、淤斑,脉细速,血压测不出,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在抢救本患儿的过程中,国内普遍采用山莨菪碱,从理论上讲,以下哪项不是本药的作用机制() A.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及改善微循环。 降低细胞应激性。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搏量,改善心功能。 降低血黏度,防止发生DIC。 拮抗肾上腺素仪受体兴奋,抗5-羟色胺。
女孩,2岁,因发热半天,呕吐2次,半小时前突然面色发灰,四肢发冷,来院急诊。体检:体温40℃,精神萎靡,重病容,血压4/0kPa,心率16.0次/分,腹软,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肛拭大便常规:白细胞:10~20/HP,红细胞0~1/HP,吞噬细胞0~1/HP,临床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应为() A.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肠黏膜呈节段性、坏死性炎症。 肠黏膜呈点状坏死和溶解。 肠黏膜组织溶解性坏死形成溃疡。
男孩,10岁,于1月15日来院急诊。其母代诉,起病急,高热、头痛伴呕吐8小时,现呼之不应。体温40℃,面色苍灰,四肢冷,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淤点、淤斑,脉细速,血压测不出,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