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楚辞

【答案】“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作为总集名称,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用“楚辞”作书名的辞体诗歌集,收录了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

2. 骈文

【答案】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庆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3. 《豆棚闲话》

【答案】《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它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一一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己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将12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在中国短篇小说集中可称肖创; 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4. 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

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其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5.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6. 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最终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二、简答题

7. 《牡丹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中《闺塾》一出写的是什么?

【答案】(1)主要内容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说八道,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上金变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是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2)《闺塾》

《闺塾》主要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教与

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各自性格。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

《闺塾》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8.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骄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骄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1)唐代的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骄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①“文以明道”说

“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反因袭,贵独创; 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

②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贡献

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2)宋代的古文运动

一次古文运动并不能杜绝形式主义的再次兴起。挽转文坛、诗坛颓风的使命便落到了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