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学基础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价值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有“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等解释。在这些解释中,“既有包含了新闻特性的客观事实,又有新闻工作者选择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还包含了受众根据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共同需要接受新闻的态度。”
(1)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和各种素质的总和”,“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是比较典型的“素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新奇性、接近性、重要性……”等是新闻价值的要素。这强调了新闻价值来源于客观事实,即强调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有其正确的一面。
(2)雷跃捷认为,“素质说,,存在着缺陷:①“素质说,,明显忽视了体现在新闻事实之中的记者、受众的社会实践,忽视了组成新闻价值概念的另外两个有机的内涵,即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价值的实践。“素质说”把新闻价值看作一个“自在之物”,看作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即“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本身。这样的“新闻价值”只能是“自然的原始形态,,,难以实现。对新闻价值概念‘素质说,,的解释,明显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②从语义表达的逻辑关系看来,“素质”与“价值”不相关。即“素质”不是“价值”的属概念。
(3)刘建明在否定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新闻价值不是事实的属性,而是事实属性给予主体的效用,或是事实属性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效果。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做出价值判断时,通常把价值与事实的属性相联系,但不能把属性视为价值本身。人们常说“某条新闻有价值”,“某个报道价值很大”,实际上是指新闻对它的受阅者有价值,而不是指新闻是否有“重要性”,“新奇性,,或“接近性,,这类特征。“价值”这个词不是“识物的一种特性”,而是说它对受众有什么用途,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
(4)陈力丹在《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的课题设想》中提到,有的文章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生活类新闻大量进入报道、新闻来源发生了变化、构成新闻的因素扩大了、新闻需要解决大量社会问题等四个原因,构成现代新闻的价值因素应当是:获知价值、激励价值、获益价值、娱乐价值。
(5)刘建明对上述四个“价值”作过具体论述:①获知价值,表现为人的求知欲望获得满足,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②新闻的激励效果属于教育价值,包括提高信仰和实现理想,增强人的思想坚定性和生活的勇气等; ③获益是指新闻事实对相当多的人有益处,能给人们带来对某种物质需求
的满足,让人们知道如何消费和生活; ④新闻的娱乐价值是人们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性情或得到轻松感的统称。
2. 简述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伦理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之策。
【答案】(1)新闻伦理
①新闻伦理是对新闻道德准则的评价与认识,而新闻道德则是指记者或媒体遵循的法律之外的行为规范。
②美国最完整的《记者守则》,即1923年由美国报纸主编人协会所制定的“报业法规,,,把新闻伦理的范围和记者自律的标准系统化,并进行了确切的表述:
责任—报纸有权利吸引及把握读者,除考虑公共福利外,不受其他的限制。
凡为法律所不明白禁止的,包括任何限制性法令知识在内毫无疑问地都有讨论的权利。 独立—除忠于公共利益外,不受一切约束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真诚、忠实、正确—对读者的忠实,是一切报纸名副其实的基础。报纸一定要忠实。
公平—报纸不应当发表那些影响名誉或道德品质的非官方的控告,而又不给被控告者以知道的机会。报纸对自己的严重的事实错误或意见错误,不管来源如何,应作迅速而完全的改正。这是它的特权,也是它的责任。
适度—报纸如果一方面标榜高尚的道德目的,一方面又供给确实对大众有害的刺激性的犯罪的东西,就不能逃避不真诚的责备。
(2)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伦理面临的新挑战
①新技术使得新闻下作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传统新闻媒体把记者的伦理观念的行为准则放在首位。但是,在网络媒体里,并不是每一个在网上发表东西的人都遵守新闻的职业道德。对大多数没有受过传统新闻写作和新闻学训练的网民来讲,伦理道德并不重要。
②现代媒体新技术带来了新闻传输速度和时效,同时很难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平衡和简明清晰。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的改变既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新闻传播变得更快更错综复杂,竟争也随之变得更为激烈,这些都给传媒伦理的坚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金庸“被去世,,事件中的所涉及的虚假传播以及可能构成的侵犯名誉权等问题,都直接指向了此事件传播中传媒伦理的缺失。
③新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和商业化使民族国家和国家、公民这些概念变得落伍,作为一国公民或国民的责任感在弱化。新闻的主要功能是,让公众对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并参与重要决策的讨论和辩论; 但是,现代传播技术带来的新闻个性化选择,正在威胁新闻的民主参与这一核心功能。
④传统的新闻传媒的广告部和新闻编辑部中间有一堵墙,新闻和广告之间有严格界限,二者不得混淆。但是,在网络媒体中,市场营销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和新闻采编人员,特别是后两者几乎都在一个平面工作,没有受过专业新闻学训练的网络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新闻网页的制作,很难保证这些人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渗入自己的偏见。
⑤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传统媒体的职业伦理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比如全景视频摄像技术可以让所有在场的人,不管是否面对镜头,都成了被曝光的对象。数字化图像编辑合成技术,可以任意删减增添事件现场的出席人物。数字化的音频技术可以利用已有的声音样本,通过技术上的重新排列,制作出包括总统演讲在内的任何足以以假乱真的声音。这些都涉及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专门调整新媒体或者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导致了新媒体道德失范、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偷拍侵权现象严重等,违背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3)新技术下新闻伦理面对挑战的应对之策
①新闻记者应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对杂乱的信息加以梳理,使公众对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记者必须从源头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②利用新技术为公众利益服务。网络是为公民利益服务的最理想的扩音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政治议程。当前,网络己经成为一种政治辩论形式。通过网上发表言论、通过网上签名请愿和民意测验等形式有助于公民的自我表达和公民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某些议题的优先化,有助于设计行动方案以影响政治议程。
③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
④提高媒介素养,不仅对于新闻工作者,而且对于新技术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必要的。
3.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答案】(1)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中国的新闻媒体除少数由各民主党派所办的报纸外,绝大多数是由共产党领导的。这样,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2)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②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③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④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⑤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⑥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 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4. 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操作步骤。
【答案】(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