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一个满分为5分的测验题目,全体被试在此题目上的平均分为3分,则此题目的难度P 是(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解析】难度的计算公式为:即P=3/5=0.6=60%。
2. 下面是某定向能力测验中五道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数据,根据项目筛选的一般要求,最佳的项目是( )。
A.P=0.15,D=0.30
B.P=0.75,D=0.85
C.P=0.45,D=0.75
D.P=0.50,D=0.15
【答案】C
【解析】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平均难度在0.50左右为宜,而D 值越大,项目的鉴别力越大,表示项目的质量越好。一般D 值在0.19以下,则必须淘汰项目。
3. 在心理测验中,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叫( ) 。
A. 原始分数
B. 导出分数
C. 常模分数
D. 掌握分数
【答案】A
【解析】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数。
4. 下列测验中,属于非文字测验的是( )。
A.16PF
B.EPQ
C.EPPS
D.TAT
【答案】D
【解析】16PF 、EPQ 、EPPS 都是用文字编制的自陈量表,而TA T (主题统觉测验)是用内容模糊的黑白图片为测验材料,所以是非文字型测验。
5. 高考分数与后来在高校学习的成绩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课程效度
B. 预测效度
C. 统计效度
D. 同时效度
【答案】B
【解析】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他包括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当效标和测验分数同时获得时,得到的是同时效度;当效标(高校学习成绩)在测验分数(高考分数)之后获得时,得到的是预测效度,它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6. 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测验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是( )。
A. 分半信度
B. 重测信度
C. 正副本信度
D. 灵敏度
E.a 系数
【答案】B
【解析】重测信度,又称为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7. 以下情况中,无法使用再测信度的是( )。
A. 所测量的心理特质随个体发育而逐渐变化
B. 遗忘与练习的效果相同
C. 前后两次施测期间被试的学习效果不存在差异
D. 目标测验属于人格测验
【答案】A
【解析】再测信度是指计算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的相关来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再测信度使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因为如果心理特性不稳定,那么测量结果的不一致很可能是被试水平的变化所致,而不能说明测量工具是否稳定。
8. 在( ) 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A. 年龄
B. 态度
C. 智力
D. 人格
【答案】A
【解析】年龄量表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人在年龄量表上的得分指出了个体的行为在正常发展方面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9. 百分等级属于( ) 。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比例量表
【答案】B
【解析】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一个顺序。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因此,它是属于顺序量表。
10.人格测验MMPI 常模表中的导出分数是( )。
A. 标准九
B. 标准十
C. 标准二十
D.T 分数
【答案】D
【解析】MMPI 常模采用T 分数,平均分是50, 标准差是10。
二、名词解释
11.格塞尔发展量表
【答案】格塞尔发展量表亦称“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耶鲁量表”,其适用年龄范围是4星期至6岁(后来修订为从4星期到3岁),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该量表从四个方面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测查:①适应行为(应物能),涉及智慧、刺激的组织、关系的知觉、觉醒程度等;②运动行为(动作能),分为大动作行为(包括姿势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和走)和精细动作行为(包括在精确地去接近、抓握和玩弄一个物体时,手及手指的使用);③语言行为(言语能),包括听、理解语言和表达能力;④个人一社会行为(应人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