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4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以文为诗”,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_______”。

【答案】诗文革新运动

【解析】北宋欧阳修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 《报任少卿书》作者_______。

【答案】司马迁

【解析】《报任少卿书》又名《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3. 小说《水浒后传》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陈忱

【解析】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清代长篇小说,是百回本《水浒传》的众多续书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叙述了《水浒传》中幸存的三十余位梁山好汉和部分英雄后代的命运。

4. 记载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先秦典籍是_______。

【答案】《山海经》

【解析】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5. 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乔吉

【解析】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乔吉。《两世姻缘》全名《玉箫女两世姻缘》,简称《两世姻缘》或《玉箫女》,有《元曲选》本、《元明杂剧》本。

6. 明代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最主要的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_______“四大声腔”。

【答案】昆山腔

【解析】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7. “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_______的散曲。

【答案】王和卿

【解析】“谈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出自元代王和卿的散曲〔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此曲用语夸张,构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

8. 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

【答案】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全诗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9. “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

【答案】陶渊明

【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10.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小说_______。

【答案】《会真记》

【解析】《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代元棋的小说《会真记》。《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

11.最后一部进入《十三经》的是__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十三经》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南宋时一,《孟子》正式成为“经”,构成“十三经”。

12.池塘生春草,_______。

【答案】园柳变鸣禽

【解析】出自《登池上楼》,谢灵运作,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而任永嘉太守之时。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

1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_______》。

【答案】左氏春秋

【解析】《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氏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14.散曲集《江东白苎》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梁辰鱼

【解析】散曲集《江东白苎》中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弹铁悲歌; 另一类是柔婉妩媚的浅斟低唱。梁辰鱼以撰作此集与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而名重江南。

15.“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春秋谷梁传

【解析】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三书。

二、简答题

16.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答案】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1)说理中显趣味,以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种现象所迷惑。这告诉人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进行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