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场观察
【答案】现场观察是指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是参加者进行直接的目击采访。记者的观察采访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是对新闻现场所作的观察。其主要作用有:①现场观察可以让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也可以用观察来验证间接材料; ②现场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形成写作激情的首要条件; ③能够直接获取生动细节、抓住事物特征,克服写作一般化的毛病; ④可以使记者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 ⑤现场观察可以在其他采访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素材。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言语进行采访的采访对象。
2. 专业记者
【答案】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3. “三色报道”
【答案】“三色报道”是指1987年《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3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红色的警告》记录了在熊熊大火中仍热衷开会、讨论、扯皮的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黑色的咏叹》叙述了火灾下的人物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的表现; 《绿色的悲哀》前瞻性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色报道”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激起人们的震撼和思考。一位资深编辑评价,“三色报道”标志着中国新闻人开始回归新闻本身,它开启了中国灾难报道的里程碑。
4. 政治观点
【答案】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答案】在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线索的获取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渠道:
(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历来是重要的消息来源。党政机关从来就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党政机关召开的会议、公布的政策,其本身都是重要的新闻来源。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还蕴涵着大量的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如果仅仅满足于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情况,是不可能写出独家新闻来的。
(2)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其实践中常常包含着许多新生事物和鲜活因素。因此,企事业单位也是新闻线索的汇集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的生存状况和改革进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企业在改革中不断涌现出极具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企事业单位的业绩是记者深入挖掘、采访的对象,其不法或违规行为也应当是记者努力挖掘的重要新闻线索。
(3)重大文体活动
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往往是备受瞩目的,它们理当是新闻线索较为集中的领域。在大型文体活动中把握新闻线索,记者不但要勤快,亲赴现场感受气氛,而且要在众多的线索中选择最优的线索,这样才能棋高一着、胜人一筹。
(4)社会网络
一个人的视野总是有限的,记者必须依靠其他人提供信息使自己的感官得到延伸。这就要求记者广交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信息网络,把新闻触角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记者的信息网络由采访对象、通讯员和各行各业的朋友等构成。与采访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记者源源不断地得到新闻信息; 与通讯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使记者得到很多的新闻线索; 在各行各业中结交朋友,可以帮助记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信息网。
(5)其他媒体的报道
把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做是新闻线索,绝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或是对别人的报道进行“摘编”,而是就别人的新闻题材继续深入地挖掘下去。事实证明,利用其他新闻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式的新闻报道,是新闻采访、写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6)日常的平凡生活
最难发掘但显然蕴涵着最多新闻线索的是身处基层的平常人的生活。一个出色的记者往往善于在平常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隐含的新闻线索。到基层去体验生活,是接触和了解平常人生活的最好方法。记者应当能够深入体验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线索并不总是分散的,有些地方是新闻线索比较集中的所在,例如城市中,公共空间就是某些新闻线索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进行观察和采访,常常能事半功倍。
6. 何谓突发事件? 它包括哪些种类? 有何特点?
【答案】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突发事件的种类包括:
①自然灾害。这类事件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雪崩、沙暴、暴风雪、咫风、龙卷风、火山爆发,等等。这些都属于异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矛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事故灾难。如恶性交通事故:火车相撞、轮船沉没、飞机失事、汽车车祸等。这类事件,有些是恶劣气候造成的,有些则是人为原因,属责任事故。另外,还有工矿企业事故,如近年频繁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等。
③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事件
④社会安全事件。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5年7月7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的多起恐怖爆炸事件; 2010年初,发生在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的恐怖爆炸事件。我国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的同类事件,也都属社会安全事件。
并非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可以成为新闻,只有那些具有新闻价值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突发事件才能成为新闻。但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看,大多数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都具有新闻价值,因而都可以作为新闻或重大新闻加以报道。
(2)同非突发事件相比较,突发事件的特点是:
①突发性。
②异常性。
③破坏性。大多数突发事件都具有破坏性,都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损失,有的损失和破坏可能相当严重。
④紧迫性。正因为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非正常的、带有破坏性,所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就十万火急,带有紧迫性。
7. 追踪采访有哪些特点? 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追踪采访是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1)追踪采访的特点
①它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②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例如,有些报纸设有新闻热线,欢迎读者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追踪采访,并设专栏刊登相关报道。
③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而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
(2)追踪采访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