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10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18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26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通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34
一、名词解释
1.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浩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膺事。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 《捣练图》
【答案】《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首,现所见为宋摹本。《捣练图》卷是一隔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褥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3.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4. 宋四家
【答案】“宋四家”指的是北宋书法家中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书法皆属“尚意”一派,但又各自成法。苏轼是“宋四家”之首,是“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他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搓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未、晃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代表作有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犊、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代表作有行书《蜀素帖》。蔡襄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自成一体,非常精妙。代表作有行书《澄心堂帖》。
5.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6. 海上三任
【答案】“海上三任”是指任熊、任熏、任颐,他们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熊,长于画人物,形成了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富有装饰感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范湖草堂图卷》; 任薰,人物、花鸟兼擅,结构深邃,笔墨精巧,设色雅艳,晚年人物画精气华愈显,运笔如行草; 任颐,擅长人物画,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朴素感情,同时擅长于花鸟画,以勾勒、点虱、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突出。代表作有《牡丹图》。他的绘画风格显示出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日益结合,是雅俗共赏的新画风的代表。“海上三任”的崛起,一改清代人物画的颓废,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
7.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8. 颧角石斧图彩陶瓮
【答案】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瓮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9. 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
【答案】(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
艺术取得期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10.唐代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人物画有突出成绩的时期。列举一位代表性的画家并简述其作品的风格特征。
【答案】(1)代表性的画家
周昉,字景玄,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在宗教画方面亦形成独特风格。
(2)其作品的风格特征
①他画的形象“衣裳精简。色彩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所画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他又是著名的肖像画家。赵夫人评鉴韩干和周昉为郭子仪女婿赵纵的画像之后认为:画皆好,但前者空的赵郎状貌,只有后者能“兼程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周昉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
②周昉也是一名宗教画家,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周昉的绘画题材主要是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如《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官骑图》、《游春仕女图》等。
③周昉的代表作《挥扇仕女图》现存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宫中殡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此画由一株梧桐明不了秋节已至、而殡妃与官人则手执纵扇倦容满面,以官怨为题,立意十分明确。全图以表情之物为衬托,人物安排在秋日凄清、哀惋的气氛中。情景交融达到完美的境地。画中妇女形象正体现出周昉所创浓丽丰肥的式样。
④《挥扇处女图》中的人物面部特征,低处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的表情。人物绘画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呈现着庄重、宁静的特征,极少能够表现出人们较大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11.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 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意见?
【答案】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朝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虽然有宗炳、王微等专门的山水画家,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
《画山水序》东晋宗炳所撰的山水画论著,虽篇幅不长,但在我国绘画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我国山水圆论的开端,《画山水序》对后来的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对山水画的意见有:
(1)从绘画的角度而言,此文道出了画家应该注重观察,“应目会心”,使山水画创作形成丘壑内营的规律,并科学地阐明了透视学原理。
(2)从佛学眼光提出“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
(3)“卧而游之”,提出“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创作构思方法。
(4)宗炳将山水创作归结于“神思”,十分强调想象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