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应该遵循的要求。
【答案】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一般而言,检索文献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基本掌握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的问题,分歧意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著作、主要倾向。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3)勤于积累
研究者应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读书治学的能力,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还要善于做摘要、札记、卡片,编制自己的文摘、提要、综述,建立个人资料
库,同时又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
由于文献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对文献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要舍弃成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对资料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力和敏感性,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2. 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3. 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要求及应如何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
(1)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
(2)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
(3)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
(4)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
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4.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答案】教育研究的问题从产生和发现的渠道或途径来说都很广的,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
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这是大中小学教师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这就是指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同时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综合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选题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的选题原则以及选题来源范围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只有这样,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才会更有意义,更加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5. 古代中国研究教育方法论观点的特点?
【答案】(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6. 简答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答案】所谓方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是指在研究什么样类型性质的教育问题时才能运用历史研究法。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学原则方法的演变,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等。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杜威等,我国从孔丘到朱熹、王夫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