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国新闻社

【答案】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海内外知名人士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发起成立,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中新社主要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中国新闻社于1957年脱离新华社独立,其后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其总社设在北京,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社。

2. 《汇报》

【答案】《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阂。《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量报》。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勉强维持到1875年年底停刊。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3.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答案】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无线电视”或“港视”、TVB ,是香港著名电视台之一。该台于1967年11月成立,是由香港利氏家族的利孝和同邵逸夫等香港知名人士以及一些外资财团合股创办的。无线电视设有中、英文两台,分别称为“翡翠台”和“明珠台”。初期是黑白电视,1971年开始用彩色发送。该台每天都有1/3以上的自制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其收视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电视台。该台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

4.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1918年,他在《新闻学大意》(发表于《东

方杂志》)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的价值”。

5. 《热血日报》

【答案】《热血日报》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它是共产党为了加强在五册运动中的宣传鼓动,于1925年特别在上海创办的。它是一份4开4版的通俗政治小报,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瞿秋白担任主编。《热血日报》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册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真相; 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 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在报道和宣传五册运动、影响舆论、鼓动工人阶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 《时务报》

【答案】《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筹办。汪康年仟总理,梁启超仟总主笔。1898年8月因易名而终止。

《时务报》为旬刊,所刊内容有论说、谕旨、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深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赢得了要求变革的爱国臣民的支持和称许,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到1.7万份。

7. 《开刺报》

【答案】《开刺报》是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1857年10月1日创刊。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858年,因该报所刊评论攻击怡和洋行,赖登被香港法院以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其主编一职改由莫罗继任。莫罗的粤语音译为“开刺”,因而当时港人把这份英文日报称为《开刺报》,一直出版到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后才停刊。

8.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C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单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1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9. 《开智录》

【答案】《开智录》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1900年11月1日创刊,是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自办的机关刊物,由郑贯公主编。其后,梁启超聘请郑贯公担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开智录》也由《清议报》报馆代印代发。郑贯公等人在《开智录》上倡言“排满革命”,企图使华侨脱离保皇派的影响。不久,《开智录》的革命倾向被保皇派发觉,郑贯公被解职,《开智录》也随之停刊。

10.《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答案】《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81年1月29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

11.《经济日报》

【答案】《经济日报》是1983年元旦由《中国财贸报》改版而成的一份报刊。在总编辑安岗的主持下,《经济日报》势头强劲,发行量在创刊初始即保持在百万份以上。1984年,邓小平为该报题写了报头。《经济日报》发展为由国务院主办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性全国性中央级党报,成为国务院指导经济下作、发布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在国内外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2.邹韬奋

【答案】邹韬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10月起,他开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其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爱国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生活》周刊创造了当时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之一,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邹韬奋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也即是著名的“韬奋精神”。

二、简答题

1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访业务的改进。

【答案】(1)“五四”时期我国报纸版面编排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