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852细胞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渗透假说

【答案】

化学渗透学说是由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氧化磷酸

这一学说具有化偶联机制的假说。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

合成了

膜中电子传递、质子电化学梯度建立、

2.

【答案】的中文意思是真核细胞,是指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的细胞。

3. 内生抱子(芽孢,spore )。

【答案】内生孢子是指当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营养缺乏时,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特别是DNA ,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形成一种含水量较丰富、外被厚壁、具有很强的折光性、不易染色的致密体,保证细菌能在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存活,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4.

磷酸酶

【答案】从蛋白质上除去磷酸基团。对于不同的底物蛋白,去磷酸化可使其激活或失活,并终止细胞内信号转导。

5.

诱导同步

【答案】诱导同步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培养细胞,使所有细胞群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从而使它们的分裂周期同步化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诱导同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DNA 合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

6.

黏着斑

【答案】黏着斑是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结构组分是微丝、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利于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

7.

人工染色体

【答案】

人工染色体是指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第 2 页,共 41 页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

磷酸化的关系。

起点、着丝粒和端粒这3

种关键序列分别克隆出来,再将它们互相搭配连接构成的染色

分子。体。这种人工染色体可用作载体,

克隆大片段的

8.

期细胞

【答案】期细胞又称休眠细胞,

是指一类可长期停留在早期而不越过R 点,处于增殖静止状态的细胞。它们可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RNA 和蛋白质,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分化,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状态,但需要经过较长的恢复时间。如:

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都属于期这类细胞。

二、选择题

9. 有关膜蛋白的流动性,下列哪项说法错误的是(

B. 降低温度,膜蛋白的扩散速率显著下降

C. 膜蛋白在脂双层二维溶液中的运动是自发的热运动

D. 用阻断微丝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 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

【答案】A

【解析】膜蛋白的运动是自发的热运动,不需细胞代谢产物的参加,也不需要提供能量。用药物抑制细胞的能量转换,对膜蛋的运动没有影响。

10.砂肺病是一种职业病。与溶酶体有关,其发病机理是(

A. 溶酶体的酶没有活性

B. 矽粒使溶酶体破裂

C. 溶酶体的数量不够

D. 初级溶酶体不能与含有矽粒的吞噬体形成次级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矽肺

空气中的矽被吸入肺后,被肺部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颗粒不能被消化,并在颗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羧基和溶酶体膜的受体分子形成氢键,使膜破坏,释放出水解酶,导致细胞死亡,结果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结节,造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受到损伤,呼吸功能下降。

11

卫星

A. 动粒

B. 着丝粒

C. 端粒

D. 中心粒

【答案】B

第 3 页,共 41 页)。A. 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的转换,膜蛋白的扩散速率下降)。存在于( )。

【解析】

真核细胞中含有高度重复的

三种,

其中卫星

定,

微卫星序列,

可以分为卫星

常用于小卫星

微卫星主要分布在着丝粒部位,

小卫星

指纹技术做个体鉴具有高度多态性,可以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12.有关动物细胞凋亡最重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保持完整

B. 细胞内含物不发生细胞外泄漏

C. 不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D.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消失

【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凋亡最重要的特征是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内含物不发生细胞外泄漏,不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13.(多选)绿色荧光蛋白

GFP

可以( )。

A. 检测融合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准确定位

B. 检测目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细胞中的含量

C. 检测目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子结构

D. 检测目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量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ABD

【解析】与绿色荧光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后,目的基因编码蛋白随着绿色荧光蛋白的显色而被跟踪,荧光的强弱能反映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含量。

14.

(多选)

A.

合成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与目的基因融合后,转入细胞后和

结合在亚单位上

参与质子运动B.

和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C.c

上的

D.

三个的构象是相同的

【答案】ABC

【解析】在任一时间

,上3

个催化亚基的构象总是不同的,与核苷酸结合也不一样,每个催化位点与核苷酸的结合按顺序经过三种构象:紧密结合态(T 态)、松散结合态(L 态)和空置态(不与任何核苷酸结合的0

态)。在合成过程中,3

个催化亚基的构象发生顺序变化,每一个催化亚基要经过3次构象改变才催化合成1个ATP 分子。

15.在代谢活跃的细胞的核仁中,核仁最主要的结构是(

A. 纤维中心

第 4 页,共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