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普通生物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子器。

【答案】精子器是指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

2. 干扰素。

【答案】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3. 细胞坏死。

【答案】细胞坏死是指机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细胞质膜及膜系统破裂,DNA 随机降解,常常引起炎症反应。

4. 光系统。

【答案】光系统是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光合作用的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复合物。

5. 辐射对称。

【答案】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6. 隐性基因。

【答案】隐性基因是指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7. 单纯扩散。

【答案】单纯扩散是指不需要膜中蛋白质等分子的协助,也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扩散。

8. DNA 双螺旋。

【答案】DNA 双螺旋是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 的双螺旋结构,是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多聚物。

二、简答题

9. 简述群落的演替及其特点。

【答案】(1)群落的演替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

(2)特点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的方向和可以预测的。可以分为:

a. 原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地点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的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如果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把原生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例如在森林火灾、人工弃耕和林木砍伐后所发生的天然演替就是次生演替,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原生演替要比次生演替经历更长的时间,这是由于原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

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指演替达到了最终平衡状态的群落,在这个平衡点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10.血红蛋白a 亚基和P 亚基的空间结构均与肌红蛋白相似,但肌红蛋白中的不少亲水残基在血红蛋白中被疏水残基取代了,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肌红蛋白以单体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分子中有更多的亲水残基,说明疏水作用对于亚基之间的给合有重要作用。

11.从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简述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进化趋势。

【答案】(1)藻类

藻类是水生的、光合自养的真核生物的通称,藻类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蓝藻、裸藻、金藻(包括桂藻、金藻及黄藻)、甲藻、红藻、褐藻和绿藻都是光合自养生物,大部分属于浮游植物。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复合体。

(2)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配子体植物,孢子体寄生配子体上,它包括叶状体的苔类和拟茎叶体的藓类。它们的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

体表有角质层,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具有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和矿物质的假根

(3)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相同点

a. 都是孢子体占优势的植物,孢子体分化产生十分发达的根、茎、叶等器官以适应陆生环境; b. 表皮细胞形成了角质膜和气孔;

c. 形成了维管组织,植物体更为高大,因此它们是当今地球上占支配地位的植物类群。

不同点

a.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通常根状茎发达,地上茎不发达,孢子与孢子囊生于叶上,以孢子进行繁殖;

b. 种子植物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有发达的根系和直立的地上茎,发展出胚珠、花粉管和

种子,形成了单性或两性的花,以种子进行繁殖。

12.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

【答案】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理由如下:

(1)被子植物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细致,生理机能效率高。

(2)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胚珠被心皮包被。

(3)被子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具有果实。

(4)被子植物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5)绝大多数被子植物是虫媒的(也有少量是风媒和水媒的),传粉更为有效。

因此说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3.根据外界吸收物质和能量的方式,生物可以区分为哪两类?

【答案】根据外界吸收物质和能量的方式,生物可以区分为:

(1)一类是绝大多数的植物,他们只从外界吸收简单的无机物,还吸收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制造有机物,提供植物本身代谢活动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这种方式是生物自身供养自己,不依赖其他的生物,称为自养。这类生物称为自养生物。

(2)另一类生物自身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也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并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是其他生物制造的,因此这种方式称为异养。这类生物称为异养生物。动物、真菌和细菌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摄取的有机物都是来自自养生物的。

14.简述限制因子和最低量定律。

【答案】(1)限制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限制因子是指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时,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任何生态因子。

(2)最低量定律: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每种生物若要生长都要求有它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态因子,当这些必需的生态因子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量降至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限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