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格思里和赫尔是怎样解释学习现象的? 他们的观点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格思里和赫尔对学习现象的解释
①格思里对学习的解释
格思里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与桑代克、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说相似,也是根据刺激一反应联结来解释学习行为的。他提出了著名的接近学习律,只强调学习即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反应之间的联合。认为学习“全”或“无”的现象,即一个刺激模式第一次与一个反应相结合时,就获得了充分的联结力量。
②赫尔对学习的解释
赫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之一。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运用假设演绎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系统行为理论。赫尔认为,有机体是借助于对环境的适应而生存的。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依靠两种S-R 的联结。一种是神经组织中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S-R 联结,它是有机体在面对经常发生的紧迫情境自动作出适当行为的机制,是学习的起点; 另一种是进化过程中,后天确立的、通过学习得来的S-R 的联结。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及内驱力水平下发生的。赫尔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因此,其系统行为理论也称内驱力降低说。
(2)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格思里和赫尔的学习理论,丰富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对学习的各种规律进行了解释。
②格里斯的学习理论被现代的心理治疗学家创造性的继承和运用,提出了系统脱敏的方法,用来帮助病人克服不良隋绪和行为障碍。
③虽然这些理论并不完美,但是为人们理解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激发了有关学习问题的大量研究。
2. 试述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案】(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
以保持心理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③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己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己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3. 请简要谈谈学习理论与人性观的关系。
【答案】学习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学习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但是,早期的学习观点长期附属于哲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理论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依据。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常常与其对人性的理解直接相关。
①人性观,通常包括人性的善恶和人性的获得两个方面。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人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善良的; 有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邪恶的; 也有人主张中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在人性的获得问题上,有人主张内发论(理性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对环境事物认识后的主动选择; 有人主张外烁论(经验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受环境条件支配而被动形成的; 也有人主张互动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出现了性善内发论、性恶内发论、中性内发论、中性外烁论、中性互动论等五种典型的人性观。
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五种典型的人性观分别与学习心理学历史上的自然展开说和人本学习论、官能训练说、理念回忆说和认知学习论、统觉形成说和联结学习论、联结一认知学习论和建构学习论相对应。
4. 什么是知识的识记? 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知识的识记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信息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识记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的信息必须与个体己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和巩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需要识记的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绪密切联系时,只要经历一次,人们就能终生不忘。
(2)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
①视觉编码:它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斯伯林(G .Sperling )的用部分报告法的如、、图像记忆实验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码的能力。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感觉贮存阶段,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的容量相当大,但是保持的时问相当短。
②语音听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的。康拉德(R.Conrad , 1964, 1971)在记忆广度实验(主试将一系列英文字母呈现一次后被试立刻进行回忆)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是我国学者莫雷用汉字为材料,发现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
这说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③语义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归类进行记忆,而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
④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贮存的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5.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何?
【答案】(1)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即确定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 ①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教育系统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具有一定组织形式自觉进行的,也有无一定组织形式自发进行的; 有交往双方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的,也有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等等。
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传递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协调一致的交往活动构成。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由人才造就的需求决定。人才是指能适应发展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能,完成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经验,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观产物。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即知识、技能与规范。
③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教育系统的根本职能是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狭义的教育,就是通过知识、技能与规范等经验要素的传递,来促进人的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广义的教育,由“教学”与“养育”组成。教育“养育”人的任务,即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发现及创造以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以完成“养育任务”,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2)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从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的狭义教育观,教育系统由教(传授者)、教材(经验)和学(接受者)万个基本要素构成,是一种三元统一体。
①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作为经验传授者的教师和作为经验接受者的学生是交往的主体。教师的经验传授活动和学生的经验接受活动构成了交往的过程。负载经验的媒体是交往借以进行的手段和工具。经验本身是交往的内容和对象。这样,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及其媒体就成了教育系统构成中小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②教育系统的三个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系统中各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育系统二要素的制约关系首先表现为教受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