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匕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由此,可以看出( )。

A.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B.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C.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D.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答案】A

2.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3. 柯尔伯格研究品德发展的方法是( )

A. 对偶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角色扮演法

D. 诱导法

【答案】B

4.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答案】C

【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5.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A. 发现性

B. 接受性

C. 间接性

D. 方向性

【答案】B

6. 下列( )强化的效果最好。

A. 定时间隔

B. 不定时间隔

C. 定比间隔

D. 不定比间隔

【答案】D

7. 小学儿童的品德具有( )特点。

A. 自觉性

B. 一致性

C. 过渡性

D. 关键性

【答案】C

8. “水下击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的( )理论的经典实验。

A. 概括化理论

B. 关系转换说

C. 学习定势说

D. 分析概括说

【答案】A

9. 提出“我们一切的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的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巴甫洛夫

D. 托尔曼

【答案】C

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二、简答题

11.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学成绩是等比数据,对其进行参数检验。

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将误差减至最小。因为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影响实验的意外事件和干扰因素,致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被试的中途退出、各种实验者效应(如期望效应)、被试效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举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实验,如果是班主任作为主试,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进行统一培训,评分要客观,而且班主任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