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843艺术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艺术
【答案】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2. 意在笔先
【答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清代画家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3. 主体性
【答案】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4. 互动性
【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G . 齐美尔在其于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互动的类型主要有:①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 ②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③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5. 移情
【答案】移情是指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且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移情的概念由德国美学家菲舍尔提出,立普斯则是“移情说”最重要的代表,该学说认为人在审美过程中,把物化成人,以人度物,设身处在物的地位,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了感觉、思想、意志,从而使人与物发生同情与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产生美感。“移情说”对西方
现代派艺术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6. 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新古典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开始盛行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应回归到“古典”当中去。最典型作品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阿波罗》、《妖女的亲吻》、《圣诗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 在音乐上力求模仿古代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上则多运用现代技术。
7. 纪实主义摄影
【答案】纪实主义摄影是摄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该流派从照相机能真实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8. 艺术革新
【答案】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从艺术作品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从革新的程度来看,艺术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9. 艺术美
【答案】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情形象。
10.劳动说
【答案】劳动说是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
二、简答题
11.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 形象思维逻辑有哪些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掌握形象思维逻辑有什么意义?
【答案】(1)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生活表象材料,并且把思维的结果用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思维过程中,都是以捕捉相关的社会生活的表象材料,并将其提炼、加工、虚构、创造成艺术意象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如果把这根贯穿始终的红线列成一个公式,这便是:表象——想象——意象。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②想象性
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便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因此,想象在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的对象,走入角色的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
③情感性
情感性之所以也成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在形象思维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对生活的体验越丰富越深刻,产生的艺术情感也就越真挚、越强烈。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激情一旦被强烈的创作目的、创作对象等调动起来,情感就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使艺术家兴奋而激烈地、如醉如狂地把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欲罢不能的高潮,直至创作完毕。
④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想象、艺术意象等内容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心理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心理特点。
⑤审美性
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必然渗透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会贯穿于形象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中。
(2)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象和思维规律
①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象
a. 基形意象
基形意象是指最小单位的局部形态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根据构思艺术意象的需要而对表象进行升华或对表象进行分解和重组等加工以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更为鲜明、更富有个性特征的符合构思艺术意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局部意象。其既是客观具体事物的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又是形象思维逻辑的最基础的思维形式。
b. 完形意象
完形意象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的完整的意象。如构思一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