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料6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之后,各界高度关注,各种解读多如牛毛。但在热闹与喧嚣的同时,很多理解无形中将"互联网+”泛化和庸俗化,将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归到"互联网+”这一新概念中,其实质是拿新瓶装旧酒。一个在"互联网+”初兴之际就流行的段子,很能说明问题: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算命的改叫分析师了,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了,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了,放高利贷改叫资本运作了。
"现在,互联网正处在一个从不重视到放在神坛之上的过程,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就是"核武器’,可以无往而不胜。这种情况下,确实会有一些泡沫,但是是良性的泡沫。虽然,泡沫会产生一些冗余,但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还是在提升的。比如,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是这样,虽然好多企业倒闭,但是提升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建设,后面美国互联网的发展是要感谢那次泡沫的。同样,这次"互联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短期看,企业还是要注意,不要自己忽悠自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于扬说。
于扬认为,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到今天的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最先采用先进工具的企业取得了好的效果之后,很多人会去追逐模仿,认为是工具本身具有神奇的作用,于是大家从不重视这些先进工具到开始纷纷全面布置,但也会片面夸大工具的作用,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并不是工具。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推进过程中,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价值,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精神的正确培育和科学弘扬,也绝对不能缺席。
资料7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还改变了人的社会交往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普适计算之父”马克·伟泽说:"最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从无到发现为止。”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说:"技术具有自我增强属性,发展到一定阶段能自我进化,它不断更新和融合,对经济形态,企业组织,社会生活以及思维方式都会产生颠覆式影响。”
随着互联网在全社会范围内介入深度的加深,金融、房地产、医疗、养老、传媒等热门行业都不断呈现出新变化,新态势。互联网进入哪一个传统领域就势必会对该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激发颠覆性的变革。从"云计算”到"物联网”,从"大数据”到"工业4.0”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流行热词背后,蕴藏着互联网带给人类的巨大能量与无穷的想象空间。
如同一个硬币有两面,机遇的出现也往往有风险相伴。
针对当前"互联网+”过热现象,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众海投资创始人鲁众提醒道,"在关注"互联网+’时,不要忽视互联网的另一面--"互联网-’。”鲁众说,作为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一种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属性。但如果"+”的一面被过度重视,"-”的一面被忽视,就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急需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互联网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会让一些人失去岗位。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有关部门应该及早着手,加大跨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做好相关预案疏导等工作。
互联网可能让穷的地方更穷,富的地方更富。电商时代,互联网去中间化的特点将消费者与厂家直接连在一起,传统批发零售这道防火墙没有了,势必造成产品匮乏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产品丰富的发达地区。
互联网让我们的文化底蕴变薄,思考力呈现碎片化,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能快速浏览,过目即忘,几乎没时间静下心来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更没空进行深入思考,这必然导致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逐渐变薄。
互联网正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生态带来革命性巨变,势不可挡。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发表演讲说:"我们更相信一点,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机遇、人类共同进步的希望,也是人类共同需要承担和完善的责任。”● 参考解析
首先,阅读题干,审清题意。审题时要弄清楚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内涵。聚变效应是从核聚变反映引申过来的,核聚变反应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从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内涵来看,所谓创造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就是创造出体量巨大的产品、服务、效益等等。其次,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材料1体现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和肯定。材料2体现运用“互联网+”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材料3体现了“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材料4体现了“互联网+”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材料5体现了“互联网+”对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方面的影响。最后,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