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6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垄断竟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指介十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义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一种市场结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 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产品差别是垄断竟争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根据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不同情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以下四种: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种最典型的、最深层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国有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国有化; _是通过国家投资建立新企业。

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私合营企业是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在国私共有垄断资本这种形式中,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实现的。

国私合营企业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 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

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是指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因而它并不改变企业私人垄断的性质。但‘已却使私人垄断资本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运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有以下几种类型: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 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④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的,其中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信用政策等。国家通过财政预算进行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去干预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宏观的货币信用政策是指由国家银行以扩大和缩小货币供应量或信贷为手段,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就业等,来调整社会经济,使经济得以稳定增长,从而摆脱和缓和经济危机。国家的微观管制是通过一整套法律规则,健全经济秩序来进行的。微观管制有三种类型:反托拉斯、公共事业管制及社会经济管制。

3.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下:

(1)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和将私人企业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统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和平时期、在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涉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生产关系体系。

4. 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2)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3)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 (2)险; (3)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 (5)信息和技术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简答题

5.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力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严格地讲经济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如今,经济全球化己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①15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己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

③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工业革命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

④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⑤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出现了50年代和6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减少各种限额,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

⑥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逐渐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己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3)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