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10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2. 本能。

【答案】本能是可遗传的复杂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先天的反应。

3. 边材。

【答案】边材是指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4. 活性部位。

【答案】活性部位是指在酶表面具有一些凹沟结构上,是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锲合形成复合物的位点。

5. 物种。

【答案】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

类群。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6. Plasmid

【答案】质粒,是指一些细菌中独立存在于染色体之外的,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双链环状DNA 分子。

7. Photoautotroph

【答案】Photoautotroph 即光合自养生物,是指以光作为能量来源从无机物中合成自己所需食物的有机体,包括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

8. 高尔基复合体。

【答案】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体,意大利科学家

分拣和转运的中心,还具有合成多糖的功能。

在1898年发现,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一系列扁平膜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是蛋白质加工、贮存、

二、选择题

9. 某蛋白质等电点为7.5, 在

A. 向负极移动

B. 向正极移动

C. 不运动

D. 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

【答案】A

【解析】当介质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的值即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就以中性电解质

小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在电场中向的状态存在,既不向负极移动,也不向正极移动。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

负极移动;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10.生态系统能量流转的特点是( )。

A. 单向流动

B. 双向流动

C. 多向流动

D. 循环流动

【答案】A

1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

A. 核苷酸

B. 脱氧核苷酸

C. 氨基酸

D. 葡萄糖

【答案】C

【解析】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所组成的一类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12.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结构是( )。

A. 侧壁具筛域

B. 端壁具筛域

C. 是具细胞核的生活细胞

D. 是有筛域、筛板而没有核的生活细胞

【答案】D

13.人体的产生于( )。

A. 静脉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细胞液

D. 细胞

【答案】D

14.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的最基本活动是信号活动(妈妈条件反射),试问下列信号中,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 )。

A. 铃声

B. 灯光

C. 食物的气味

D.“食物”这个词

【答案】D 。

【解析】人类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丰富:第一信号:光、声、嗅、味、触,第一信号是具体的条件刺激信号,可以形成条件反射。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第一信号的信号,抽象的概括,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人类出现后,社会性劳动产生了语言,对现实加以抽象和概括,人类借助于语言表达思维,并进行抽象思维。最初只有非条件反射,在周围环境影响下,人类学习说话,模仿“妈妈”这个语言,反复刺激同时与“妈妈”的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妈妈”的具体形象形成哺乳的第一信号,小孩听到“妈妈”这个语言就表现出哺乳时的反应,语言性的第二信号学说逐渐形成。ABC 三项,都属于具体的条件刺激信号,是第一信号。D 项,“食物”这个词代表文字, 是第二信号。

15.下列属于物理感受器的有( )。

A. 环层小体、味蕾、肌梭

B. 神经末梢、嗅觉上皮、关节感受器

C. 神经末梢、环层小体、侧线器官

D. 肌梭、平衡囊、味蕾

【答案】C

16.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 没有载体参与

B. 为自由扩散

C. 为协助扩散

D. 为主动运输

【答案】D

17.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

A. 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