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大学艺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悲剧

【答案】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的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激烈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2.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由元代画家赵孟頫首次提出。“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具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特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呈现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3. 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4. 《艺术与视知觉》

【答案】《艺术与视知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思海姆的代表作。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学”,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的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并且对视觉结构作了大量分析,以此作为分析造型艺术的基础,充分阐释了他的“异质同构”说。

5. 审美效应

【答案】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并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6. 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日的: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7.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8. 艺术革新

【答案】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从艺术作品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从革新的程度来看,艺术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9. 艺术真实

【答案】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 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10.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二、简答题

11.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 形象思维逻辑有哪些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掌握形象思维逻辑有什么意义?

【答案】(1)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生活表象材料,并且把思维的结果用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思维过程中,都是以捕捉相关的社会生活的表象材料,并将其提炼、加工、虚构、创造成艺术意象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如果把这根贯穿始终的红线列成一个公式,这便是:表象——想象——意象。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②想象性

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便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因此,想象在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的对象,走入角色的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

③情感性

情感性之所以也成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在形象思维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对生活的体验越丰富越深刻,产生的艺术情感也就越真挚、越强烈。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激情一旦被强烈的创作目的、创作对象等调动起来,情感就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使艺术家兴奋而激烈地、如醉如狂地把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欲罢不能的高潮,直至创作完毕。

④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想象、艺术意象等内容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心理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心理特点。

⑤审美性

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必然渗透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会贯穿于形象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中。

(2)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象和思维规律

①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象

a. 基形意象

基形意象是指最小单位的局部形态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根据构思艺术意象的需要而对表象进行升华或对表象进行分解和重组等加工以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更为鲜明、更富有个性特征的符合构思艺术意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局部意象。其既是客观具体事物的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又是形象思维逻辑的最基础的思维形式。

b. 完形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