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新闻传播学基础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媒介信息

【答案】大众媒介信息是指通过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大众媒介信息从属于一般的信息范畴,具有一般信息的共同特征: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等。

大众媒介信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研究需要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1)依据信息的内容特征,可以将传播中的信息分为: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2)依据信息的活动状态,可以将进入媒介的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3)依据符号的载体特点,可以将媒介信息分为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4)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看,如果要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特色和报道范围,可以把所传播的信息分为:地方信息、外地信息、中央信息、国际信息。CS )倘若要分析新闻媒介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则可以将其中的信息分为批评性信息息与非批评性信息。(6)假如要研究大众媒介如何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情况,则又可以将所传播的信息分为:积极消息、消极信息、中性信息。

2. 受众

【答案】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体验者。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一个活跃的行为主体,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受众是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的起始者。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在新媒体普及的现代社会,受众又可能转化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种转变及因此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正成为当代研究的新的传播现象。

3.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美国学者L. 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提出了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