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838美术创作与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浩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膺事。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 石涛

【答案】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馈的启示作用。

3. 中国美术家协会

【答案】中国美术家协会,初名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1949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1953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发起单位之一,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其会址设在北京,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分会。年改名为中国是中国文学艺

4. “二王”

【答案】“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等。

5. 四宁四毋

【答案】四宁四毋是明清之际的著名书法家傅山提出的一个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傅山书学的核心主张是重视人格、崇尚古朴、追求天然等审美追求,因此,这“四宁四毋”原则不仅是其发自内心的个性要求,更是针对当时书坛盛行的矫揉造作的帖学书风,特别是对赵、董书风的流行而提出反对和批判。他提出的“拙、丑、支离、直率”是他从古籀、篆、隶碑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特点,而“巧媚、轻滑、安排”则是帖学书派的弊病所

在。傅山欲以篆、隶碑刻的“拙、丑、支、离、直率”去矫正帖学末流的“巧、媚、轻、滑、安排”。

6. 吴门四家

【答案】“吴门四家”是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 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的另外两种类型,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画的普遍特点。

二、简答题

7. 何为浙派? 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试举出儿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案】(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2)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①戴进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明代著名山水画画家。

a. 他的山水画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简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 人物画作品有早期的《达摩六代祖师像》,花鸟画有《蜀葵峡蝶图》。

c. 戴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享有盛誉,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一”,产生广泛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称这一派为“浙派”。

②吴伟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明代著名画家。

a. 被誉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

b. 多人物山水画,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继承多于创造,迥出时流,画法轻松如意。 c. 代表作是《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武陵春图》,后继者被称为江夏派。

8. 清代彩瓷有哪些品种? 其彩绘内容有哪些种类?

【答案】(1)清代彩瓷的主要有古彩(硬彩)、粉彩(软彩)、珐琅彩(洋瓷)。

(2)其彩绘内容包括花鸟(雉鸡牡丹、冰纹牡丹、十二月花)、人物(婴戏、罗汉、刀马人)、山水、四季景、龙凤、戏曲故事、全篇诗文、耕织图、渔家乐、祈福祝寿、锦底开光等。

9. 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答案】(1)《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①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②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③画家传记及作品。

(2)《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3)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进一步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代“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4)全书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10.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答案】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能征善战,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

霍去病墓石雕群,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膘骑大将军,24岁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旁,并“为家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恢宏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家。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

①石雕作于西汉元狩六年前后,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家周围。

②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③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家的巨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11.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

【答案】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