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0405专业综合(生物医学工程)之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
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
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2. checkpoint
checkpoint 的中文名称是细胞周期检验点。【答案】细胞周期检验点是指细胞中对其之BU 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测的某个特定位点,若完成则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阶段,否则细胞将停留在该位点所处的阶段。这是对细胞周期进行监控的重要机制。细胞周期检验点有S 期检验点
3.
【答案】
期检验点、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等。
的中文名称是细胞表面。细胞表面是一个以细胞膜为核心的复合的结构
期检验点、
和功能体系,包括细胞膜、细胞外被(糖萼)、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等,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相对稳定的微环境,实现其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细胞识别和免疫反应等活动。 4.
【答案】(1)
的中文名称是P 型质子泵。P 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
电化学梯度,并用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
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来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完成的。
(2)Vtypeprotonpump 的中文名称是V 型质子泵。V 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转
运
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
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 值。
P 型质子泵和V 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 驱动泵,利用ATP7JC 解释放的能量
将进行跨膜转运。 5.
【答案】
的中文译名是受体下行调节,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有
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被消化,如与表皮生长因子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大部分在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EGF 受体浓度降低。
6. 细胞周期蛋白
。
是结合并调节
的活性的一类蛋白,其含量随细胞周期进
【答案】
细胞周期蛋白
程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又重复出现,其含有一段比较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7. 细胞自噬
【答案】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正常的动物细胞为了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动态平衡,需要不断降解功能失常或不需要的细胞结构,如各种蛋白质、细胞器以及各种胞质组分。通常,寿命较短的蛋白质如调控蛋白等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进行降解;而寿命较长的细胞结构及蛋白质通过细胞自噬途径,由溶酶体进行降解。细胞自噬的特征是细胞中出现大的双层膜包裹的自嗤泡即自嗤小体。
8. 透明质酸
【答案】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増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尤其在早期胚胎中含量特别丰富。
二、简答题
9. 简述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结合变构机制
而是使
从酶分子上解脱下来。
上3个催化亚基
合酶上3个催化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在任一时刻,
【答案】(2)
(1)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用于形成
的构象总是不同的,分别是紧密结合态(T 态)、松散结合态(L 态)和空置状态(不与任何核苷酸结合的O 态)。
(3)ATP 通过旋转催化而形成。质子有控地通过部分的运动,引起带动与其相连的亚基的旋转,亚基的旋转引发起从上释放下来,空出的结合位点又可与新的
10.简述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答案】
细胞周期分为间期(
事件如下所述:
(1)
期,与
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和染色体蛋白(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新合成的
碳水化
合物、脂质等,同时染色质去凝集。
(2)期,合成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3)
期,合成其他结构物质和相关的亚细胞结构,如微管蛋白、染色体凝集因子等。
亚基的旋转,继而亚基相对于“转子”旋
的形成。
催化亚基的旋转。
和和
转120度,3个亚基随即发生构象改变,使亚基对的亲合力产生变化,从而引
结合,从而驱动
期、
期、
,各个时相发生的主要期)和分裂期(期)
立即与组蛋白结合,
(4)M 期,即细胞分裂期,包括胞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细胞将其遗传物质载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
11.简述MPF 的组成和在
【答案】(1)MPF 的组成
MPF 即成熟促进因子,是一种促进细胞成熟和分裂的调控性蛋白激酶。成熟促进因子的生化成分是两个亚单位,
一个是
(2)MPF 在当
分子,促进细胞周期由
蛋白,一个是周期蛋白B
蛋白
为催化亚基,周期蛋
白为调节亚基,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
期进程中的作用
向M 期转化,从而促进细胞成熟或分裂
蛋白是其催化亚单位,周
蛋白和周期蛋白结合后,MPF (CDK1)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磷酸化下游的蛋白质
期进程中的作用。
期蛋白是其调节亚单位。
12.细胞质中进行的蛋白质合成分别是在游离核糖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完成的,请说明两者有什么不同?
【答案】根据核糖体所存在的形式,可分为膜结合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膜结合核糖体是附着在内质网膜或核膜表面的核糖体,以其大亚基与膜接触。游离核糖体则以游离状态分布在胞质基质中。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两者有所不同,膜结合核糖体主要是合成分泌型蛋白,这些蛋白质合成后大多从细胞中分泌出去,如免疫球蛋白、肽类激素、消化酶等。游离核糖体主要是合成结构蛋白,如供细胞本身生长代谢所需要的酶、组蛋白、肌球蛋白、核糖体蛋白等。不过,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某些结构蛋白,如溶酶体酶蛋白、膜镶嵌蛋白和某些可溶性蛋白由膜结合核糖体合成。
1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
【答案】(1)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内吞首先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内陷形成包被小窝,继而形成包被膜泡进入细胞。这种胞吞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能使细胞摄入大量特定的分子,而不需摄入很多细胞外液,具有浓缩的效果,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过程举例
如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通常血中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 )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 颗粒可与细胞膜上LDL 受体特异结合,这种结合可诱使尚未结合的LDL 受体向包被小窝处移动来与LDL 结合,并引起包被小窝继续内陷,形成包被膜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 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接着包被小泡迅速地脱去网格蛋白衣被,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内体。在内体内的LDL 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 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