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开大学商学院906经济管理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技术创新的对象有哪些? 它们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1)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二个领域。

(2)他们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

①产品创新使得产品在结构或性能上有所改进、甚至全部创新,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享受,而且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者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所以给企业带来的不仅可以是特色的形成,而且可能是成本的优势。

②工艺创新则既可能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从而加强企业的特色优势,亦可能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卜更具价格竞争力。

③生产手段的创新主要受外部力量推动,可以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先进性,可以引导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同时,生产手段的创新也受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影响。

2. 什么是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简述学习理论专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大原则。

【答案】(1)组织学习是相对于个人学习而言的,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组织学习是在个人基础卜进行的,是组织内外各层次人员个体学习,包括团队学习互相作用的复杂“化学反应”过程。比之个人学习,组织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效果要超过个人学习效果的总和。组织学习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强调学习属于组织行为,日的是促进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2)学习型组织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指为适应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在组织中的个人、工作团队、组织整体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增加个人或组织的知识与经验,改变组织行为,以强化组织变革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组织。和传统的组织相比,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改变、转化与持续进行。

(3)学习理论专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大原则包括:

①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的共同认同,凝聚人心,形成承诺。

②团队学习。通过团队互动式学习,发展协同关系和共同思维。

③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指那些深深固结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认识周围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式反映,是人们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

理素质的反映,心智模式的形成受人们所经历的环境、人的性格,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影响,并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心智模式的修炼无论对个人或是对组织来说,都是最艰难的修炼。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

④自我超越。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实现。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所向往的能力,以个人追求为起点,形成学习组织的精神。

⑤系统思维。学会关注相互关联的行动和无形的整合功能,用以综合前四种修炼。

3. 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信息的采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明确采集的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信息的采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特定时期的特定口标,信息的采集具自目的性。由于不同的目的通常需要不同的信息,明确的日的便于管理者了解组织需要子}一么样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采集信J 息。

(2)界定采集的范围

采集范围与以下三个问题有关: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对象范围,能够成为采集对象的信息应是对当前管理者有用的信息。②用多长时间采集这些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时间范围,信息的时效性决定采集活动不能拖得太久,但有时为了掌握较全面的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的性质的认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③从哪里采集这些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空间范围。

(3)选择信息源

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四大类:①文献性信息源,包括书报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学位论文、档案文献、公文、报表等; ②口头性信息源,包括电话、交谈、咨询、调查等; ③电子性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数据库、互联网、局域网等; ④实物性信息源,包括展销会、博览会、销售地点、公共场所以及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等。

信息源的选择对信息的采集至关重要。不同的信息源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与质量可能不一样。管理者要根据采集目的、自身掌握的信息源状况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源。信息采集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可靠信息源的存在,这意味着组织应在平时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管理者的信息采集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源。

4. 简述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答案】(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2)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

①潜层次的精神层。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②表层的制度系统。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休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层(内隐部分)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由虚体文化(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③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既包括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3)组织文化的内容

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组织素养等。

①组织的价值观。指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成员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与作用、组织中各层级和各部「〕的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人们的行为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关系等。

②组织精神。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

③伦理规范。指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既体现组织自下而上环境中社会文化的一般性要求,又体现着本组织各项管理的特殊需求。

5.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

(1)环境因素

①环境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织织过失针对同类问题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组织要做的决策是紧迫的,这时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决策。

②市场结构。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