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论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同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真理与价值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2)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 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必要劳动时间主要包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两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6.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 人的自由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8.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 o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答案】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进行分配之前,必然要经历向利润、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和剩余价值(m )三部分。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就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不同的利润率要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p )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3)生产价格的形成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二者在量上却经常是不一致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相等。

10.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

【答案】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俄国具有革命的条件

①物质基础: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从而为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②国情: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对薄弱的环节;

③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作用

①二月革命

a. 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不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b. 结果: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②四月提纲

a. 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b. 内容: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提出退出战争。

c. 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③十月革命a. 方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