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外交学院基础部8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社会生产力方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蒸汽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当今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也更多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明显地复杂化和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不断萎缩,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增强。国家资本所有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突出表现和具体载体。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特征;
b. 上层建筑更加完备和科学,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大大加强;
c. 政党政治日趋成熟,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
d. 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
②资本剥削和政治统治变得更加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从国内的阶级对立和斗争,演化为国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出现了分化。
a. 传统的无产阶级分化为现代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人阶级,出现了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
b. 资产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变化: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经理阶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垄断资本家的力量愈发强大; 中等企业主数量膨胀; 国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
子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占突出位置。
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中最重要的现象是中间阶级的扩大。
(4)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国际组织兴盛。
2. 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两大挑战:
(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者至少在以下四个间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
①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达?
a. 科技的大发展除了科技人员的主观努力之外,还需要有利于科技大发展的诸多客观社会条件: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管理、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自由、社会需求和对外开放。资本卞义社会比以往的社会更能够为科技的大发展提供上述这八个充足的社会条件,所以它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b. 经历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国家吸取了加强国家行政干预、运用计划经济调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吸收工人参与管理等措施,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使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八个社会条件更加完善了,所以能够又一次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c.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加科技投入,力促科技发展,借助于以信息化为龙头的这场新科技革命,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使资本主义现代化达到更加发达的高度,使资本主义全球化拓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人洋洲无远弗届的各个角落。
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或者己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
a. 理论界主流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己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不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
b.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 除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论之外,我国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区域垄断资本主义、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垄断资本主义等。
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来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迄今理论界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还有待继续探索。
③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装入侵苏联遭到挫败之后,转向推进和平演变战略。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主要是充分利用上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自由等八方面的有利社会条件,加强国家计划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竞争,加大科技与教育投资,鼓励科技发明创造,以其掀起的信息化科技革命的成果作为物质基础,向社会主义国家显示发达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最根本的内因是斯大林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权力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使得劳动人民不能充分掌握国家和社会大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全社会又缺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自由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因此苏联长期既无力在电气化之后带头掀起信息化的新科技革命,又无法应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终于被这场史无前例的新科技革命的大浪潮淹没。
第一,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死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排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第二,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误把权力有制约的多党民主政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货色,硬把一党专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当做社会主义的正宗;
第三,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既教条式地照搬又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体制卜对资本主义国家封闭、对抗,以苏联为中心,要领导并推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实际卜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与超级大国美国搞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
④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
历史经验证明:
a. 资本主义国家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尖锐的形式、最凶残的手段是武装入侵,用反革命暴力摧毁社会主义制度;
b. 帝国主义在常规战争未能取胜之后,甚至妄图用核战争来摧毁社会主义国家,即由“热战”进而升级为“核战”,
c. 在资本主义国家热战和核战的战略均未能得逞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可能被迫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甚至进行某些合作; 但是由于它们颠覆和摧毁社会主义国家的野心不死,因此不会心甘情愿地长期和平共处,而是虎视眺眺,剑拔弩张,时常制造事端,不断发生摩擦,伺机挑起热战甚至核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应不断增强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南北对话,改善南北经济关系,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为建立和平竞争、互利协作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奋斗。
(2)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