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放射科基础知识题库>X线成像基础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女性,78岁,右乳腺触及肿物1周,乳腺钼靶图像如下,最可能的诊断为()

A . 乳腺纤维腺瘤
B . 乳腺增生结节
C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D . 急性乳腺炎
E . 乳腺癌

1岁6个月男婴,6个月断母乳喂养改混合喂养(米糊、粥、蛋、鱼、肉均有补充),并保证每天有鲜牛奶。易发热、咳嗽,常于食牛奶后诉脐周痛,大便1~2次/日,稀糊状。体检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RBC3.5×10/L,Hb80g/L,MCV67fl,网织红细胞0.015。引起本例贫血的原因是() A.相关营养素补充不足。 钩虫感染。 慢性肠道吸收不良。 牛奶过敏所致铁丢失。 先天性血红蛋白异常。 唾液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最常见发生肿瘤的部位是()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腭腺。 副腮腺。 由电磁辐射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可知() 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小。 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电磁辐射的频率降低其能量变大。 电磁辐射的波长降低其能量变小。 电磁辐射的波长增加其能量变大。 影响血红素生成的维生素是() VA。 VC。 VB1。 VB6。 VE。 男孩,4岁,因3周内反复惊厥发作6次,右侧肢体偏瘫1天入院。每次惊厥发作数分至十余分钟,均为右侧肢体为主的全身强直阵挛。病后常有不规则低热,精神软弱多睡。昨日再次惊厥后遗留右侧肢体偏瘫。病前3周曾患感冒3天。既往有热性惊厥史2次。体检:患儿嗜睡状,右侧上下肢肌力Ⅰ~Ⅱ级和右侧中枢性面瘫。右Babinski征阳性。院外MRI扫描显示双额顶区脑白质大片对称性异常信号,中线无偏移。入院后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CSF白细胞计数15×106/L,Pandy试验阳性,蛋白定量0.08g/L。该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颅内肿瘤。 病毒性脑膜脑炎。 复杂性热性惊厥。 结核性脑膜炎。

患者,女性,78岁,右乳腺触及肿物1周,乳腺钼靶图像如下,最可能的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乳腺癌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X线主要征象包括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毛刺及恶性簇状钙化。本例肿块边缘分叶状,有毛刺及针尖状钙化,故首先考虑恶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妇女,X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整齐,部分可有钙化,呈蛋壳状、粗颗粒状、树枝状。乳腺增生X线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但边界不清。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经产妇,以40~50岁多见。常规X线表现常无阳性发现,乳腺导管造影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表现为乳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光滑杯口状。急性乳腺炎X线常累及乳腺的某一区段或全乳,表现为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皮下脂肪层混浊。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