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台湾电视公司
【答案】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创立于1962年4月28日,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简称“台视’,、"TTV" 。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新台币三仟万元。同年10月10日,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按钮,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台湾地区电视史。与中国电视公司(CTV )、中华电视公司(CTS )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老三台加上民间全民电视公司与公共电视台,合称为台湾五大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五台。
2. 《共产党》月刊
【答案】《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李达主编。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也不署真名。《共产党》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宣传:①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③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月刊至1921年7月止,共出6期。
3.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4. 瞿秋白
【答案】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1921年初到1922年底,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写有通讯报告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书。1923年回国后,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 1927年10月开始主编《布尔什维克》杂志; 30年代在上海发起劳
动左翼文化运动,指导《文艺新闻》的出版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成立; 1934年主编《红色中华》报。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遇难。
5.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6. 澳门广播电视公司
【答案】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1982年由澳门广播电台改组而成,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1984年5月13日,该公司筹建的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台的历史。创建之初每周只播40小时,覆盖面仅及本地。由于收视率太低,难以拉到广告,开办之初就亏损一千多万澳元。经过四年多的经营,“澳广视”接收私人股份,转为私营公司,政府拥有50.5%的股份,同时延长播放时间,推出新鲜节目,直播大型活动等。但至今尚未扭转亏损局面。
7. 《香港华字日报》
【答案】该报于1872年4月17日创刊,由陈霭亭创办、英文《德臣报》馆出版发行。前身是英文《德臣报》的中文版一一《中外新闻七日报》。宗旨:“期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俗,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奋其爱国之念”。以报道船期、货价、行情等商业信息为主。《华字日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香港著名商业大报之一,直至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时,才被迫停刊。前后达77年之久。
8. “左翼记联”
【答案】1931年10月21日,中国新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该会于1932年3月20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左翼记联”)。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国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联盟还通过上海的新声通讯社、远东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
9. 《湘江评论》
【答案】《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毛泽东不仅精心编辑这张报纸,还发表政论、述论、杂论将近40篇。该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1919年8月
上旬,《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
10.《万历邸钞》
【答案】《万历邸钞》是现存的明代万历年间的邸报的抄本,共32册,部分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台北“中央”图书馆,未署名。抄本所抄万历年间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中间有缺失,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工作,包括筛选、删节,增加摘要,进行注释和附录说明,对同一题材的稿件进行综合等。因为经过整理,这部抄本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11.《共产党人》
【答案】《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创刊于1939年10月20日,由洛甫(张闻天)主编,李维汉负责出版工作。毛泽东为它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系统而又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18年中的宝贵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该刊出至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12.《述报》
【答案】((述报》是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吐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中法战争爆发时期,《述报》大量报道有关战争的消息、评论等,还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战争。此外,《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像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述报》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二、简答题
13.简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及国统区新闻事业膨胀的表现。
【答案】(1)国统区新闻事业在数量上膨胀起来。
①原有新闻媒介向“收复区”搬迁。
日本政府一宣布投降,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即开始筹划将国民党新闻机构向“收复区”转移。“收复区”各地国民党的军政机关、特务组织、御用报人,也纷纷出版了许多地方报纸。
②接管敌伪新闻媒介。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信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会同当地政府接收管理。”于是,原日伪新闻事业一转眼就并入了国民党反动新闻事业之中,许多日伪报纸改头换面成了国民党的机关报。
③改组和接管民营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