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1经济学原理(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IS--LM 模型
【答案】IS-LM 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 和国民收入y 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 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 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获得。
2. 引致需求
【答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
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刀和收入Y 的乘积。
3. 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案】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即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
4. 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
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
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所示。
图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5. 摩擦性失业
【答案】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卜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6.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二、简答题
7. 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试问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否看作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答案】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不可看作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下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属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为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下资上
涨虽然会使消费增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总需求增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引起通货膨胀。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定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增长过度,超过了产量增长速度而引起的通胀。在工资上升从而消费需求上升并进而推动总需求水平上升时,如果经济中有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则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可能主要是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8.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
【答案】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分析如下: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
,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因而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或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9.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哪些关系?
【答案】(1)通货膨胀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种。失业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就业,并且积极寻找工作而没有按现行实际工资找到工作的人。按照引起失业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两类:一是周期性失业; 二是自然性失业。
(2)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研究表明:在短期,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物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就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对政府政策制定有指导作用,在某一时点,政府可以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控制在此限度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以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可以通过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降低失业率。
(3)在短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然而在长期,由于市场出清是常态,因此经济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只有自然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与通货膨胀率没有关系。故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表现为长期菲利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