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803概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多极化
【答案】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 “两个务必”
【答案】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警示。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 国体和政体
【答案】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是我国的政体。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①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②目标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答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力一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这些阶段性的行动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 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论述题
10.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同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独创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启示我们在进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11.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答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理解认识:
(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具体包括:
①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