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题库>玻璃体视网膜病题库

问题:

[单选,B1型题] 毛细血管呈梭形膨胀或囊状、球形,形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在玻璃体腔见到许多发亮的胆固醇结晶,见于()。

A . 视网膜母细胞瘤
B . Coats病
C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D . 先天性白内障
E . 角膜粘连白斑

放射免疫分析使用定值控制血清目的在于() 评估每次试验的准确性。 测定非特异性结合。 计算结合率。 计算样本值与控制值之比率。 确定精密度。 男性,32岁。乏力、纳差,左上腹饱胀感3个月来诊。体检:胸骨下段轻压痛,脾肋下5cm,质地坚实,无压痛。检验:Hb110g/L,WBC62×10<sup>9</sup>/L,血小板18×10<sup>9</sup>/L,分类早幼粒细胞0.03(3%),中幼粒0.15(15%),晚幼粒0.20(20%),杆状粒0.25(25%),分叶核0.23(23%),嗜酸细胞0.07(7%),嗜碱细胞0.02(2%)。拟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确定慢粒的诊断() 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骨髓检查。 Ph染色体检查。 腹腔B超。 单克隆抗体检查。 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关闭不全。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患者男性,45岁,发热,小腿红、肿、痛2天。检查:小腿曲侧可见皮肤红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触痛明显、皮温明显增高。其感染累及的部位是()。 A.皮下蜂窝组织。 皮肤及其管状淋巴管。 皮肤及其毛细血管网。 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 相邻的毛囊及所属皮脂腺。 男性,15岁。发热、头痛、呕吐伴皮肤淤点、淤斑1周入院。体检:颈有阻力,多组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2cm,脾肋下3cm,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并拟诊合并脑膜白血病。脑膜白血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 B.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1次。 C.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月1次。 D.阿糖胞苷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 E.头颅加脊髓照射。 毛细血管呈梭形膨胀或囊状、球形,形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在玻璃体腔见到许多发亮的胆固醇结晶,见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通常内眼疾病才被算作白瞳症范畴,因此角膜粘连白斑并不属于白瞳症。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底半球形实性隆起为典型体征;Coats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膨胀,形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在玻璃体腔见到许多发亮的胆固醇结晶;研究表明妊娠头3个月感染病毒,比较容易导致胎儿晶状体混浊。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