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所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社会学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答案】(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缘由一是美国农村现实的需要,二是美国社会学注重实际和应用指向的培育。

(2)农村社会学的传播

①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此后,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形成了制度,大大地推动了各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相继独立,以及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得以独立发展。

2.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关于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两种不同意见:

(1)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的学科。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的观点,即把农村社会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2)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某一局部现象的学科

主张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某一社会现象的学者较多,彼此差别明显。这些国内外学者的主张,并不是纯粹研究某一种农村社会现象,不涉及其他,实际上仅表明其研究的侧重点与他人不同而己。

综合上述两类意见,一般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3. 怎样认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

【答案】(1)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农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居住在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

(2)必须把“三农问题”提到战略地位高度来认识,认识到“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①农业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首先必须从事衣食方面的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将有政策和科学来保证这一战略地位的实施。

②农民和农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农民和农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a.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比重大;

b. 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

c.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应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救济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①救济型扶贫

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是一个“输血”的过程。

②开发型扶贫

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中心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是一个“造血”的过程。

③文化型扶贫

直接以贫困主体——“人”为对象,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科技的注入与辐射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通过民主选举干部和实行村民自治来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以此重新构造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5.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会对农村家庭建设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家庭权威是指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即通常所说的“当家人”,这个人可以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发号施令,并对家庭中的各种大事握有最终的决策权》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对农村家庭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意味着当家人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对农村家庭建设方向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2)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可能会改变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式,至于最终方法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当家人的能干程度。

(3)新的权威一般属于年轻人,他们有更多的计划接触市场经济,更具有经营头脑和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可能会更加丰富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容,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更加细化,让家庭获得更为细致的利益。

6. 什么是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答案】(1)城镇体系的含义

城镇体系是指多以城镇为对象,农村多为兼顾,作为区域性规划这是有很大欠缺的、不完整的,不符合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划应以该地区的城乡为一个整体,涵盖该地区以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中心,以若干中小城市为中介、与众多中心城镇或小城镇和农村组成的网络、体系。

(2)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原则

①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②提高各级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③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密切城乡联系;

⑤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7.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变迁是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

【答案】土地是社会生产、人类生存之本,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起着深刻的作用。在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变化,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土地制度自始至终也在不断变迁。

农村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中建立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一整套农村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在农村,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更加偏向于向土地投入资本、劳动来获得财富。所以,土地制度对农村生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土地制度适应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时,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土地制度不适应农村农业生产力时,就表现为消极的阻碍作用。

8.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答案】要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让国家的政策优惠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坚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提高政府用于农村卫生的投资和事业费的比例,增加对农民看病问题方面的资金投入。

(4)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9. 为什么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

【答案】优抚安置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农村特殊社会成员给予补偿和褒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优待、抚恤、安罝三种待遇的总称。

之所以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是因为农村优抚安置是维护国家和民族自身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