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互联网的使用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参与,这种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在个人诉求、公共意见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请以郭美美炫富或微笑表哥等网络事件为例,对网络事件的公众参与做出分析思考。
【答案】2011年6月20日,一个昵称为郭美美baby 的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公开炫富,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且拥有不少名表名包,而年仅20岁的她微博认证的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从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民众对红十字会乃至整个中国慈善事业的质疑,郭美美和红十字会虽然不断回应,公众的质疑却始终未能消除据统计,郭美美事件的搜索次数超过120万次,关注的线民超过8000万,新闻2.6万次,成为特级舆情事件,事件的搜索量与关注网民数都达到历史新高。郭美美事件中网民的参与热情空前,公众参与推动了事件的进程。
(1)受众参与理论的含义
①受众参与理论概述
受众参与理论渊源于美国宪法中有关公民权利的一种受众理论。最早明确地提出这一尖锐问题的是美国学者巴伦。他在《对报刊的参与权利》(1967)一文中指出,为了维护受众的表现自由,保障他们参与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必须承认公民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权。
②受众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
a. 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
b. 公民及其团体既是讯息的接受者,又是讯息的传播者。
c. 时代在发展,受众在变化,许多人已不满足消极地当一名接受者,一种试图积极参与报刊的编写、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演播的自我表现欲望正在增长。
d. 让受众参与传播,正是为了让他们积极接受传播,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且不易改变。
e. 参与传播也是受众表达权、反论权的具体体现。
(2)网络事件中的受众参与
①网络传播中受众的特性
受众是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即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网络受众与传统的纸质媒体或电子媒体的受众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的特性:
a. 受众身份的双重性:传受主体
传统媒体传播呈现一种明显的单向流动性,媒体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但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直接地表达自己的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