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实践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答案】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1)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2)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例如,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社会管理等,都属于这一类实践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各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它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既包括自然科学的探索活动,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活动。科学文化实践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政治实践不同的特点,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和社会调查等为手段,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科学文化活动是一个综合体,它既不仅仅是认识活动,也不全是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实践主要指那些具有客观行动和对事物起变革作用的科学文化活动。

(4)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

2.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答案】(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①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a.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b.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产生阶级对立。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c.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共产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允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②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

(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②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a. 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新生的共产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并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峻考验。

b.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共产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共产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必须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

有人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只是u 了一张图u ,将来的事情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

想和描述,这是几十代人以后的事。这种悲观失望的渺茫论,既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不符合现实奋斗道路和丰硕成果,必须进行彻底批判。其实,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就为人类描述了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社会制度里,生产力极其发达,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精神高度文明,生产关系比普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国家和阶级已经消火,即实行两个决裂(和私有制、私有观念决裂)人人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人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并非只是一张图画,而是很具体的,一也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它唤起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觉醒,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运动。至今连西方资本主义大学都在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资产阶级学者都在研讨共产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起,就开始了这一伟大理想性的共产主义运动,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因此,共产主义并不渺茫,这种“共产主义渺茫论”必须批判。

3.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回答物质和意识究竟谁产生谁,谁在时间上先于谁的问题,也就是本原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第二方面问题实际上是回答人们的思维或者认识有没有可能达到与物质对象本来面目的一致,或者说世界最终是否可知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中,第一方面问题或者本原问题起决定作用,是最根本的间题。第二力面问题或可知性问题的解决,受制于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

①哲学基本问题尤其是世界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最高的问题、最根本的间题,其他一切哲学问题都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②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划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 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当然具备一般商品的特点,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