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了解所要制订政策的处境、权威性、弱点,明确政策的方向,发现潜在的反对和支持联盟,最好选择的卫生政策分析方法是()。 A.宏观政策图解法。 B.微观政策图解法。 C.政策网络分析。 D.场力分析。 E.SWOT分析。
下述关于土的击实性的说法中()正确。() 砂土的击实性与含水量无关。 土的可塑性增大时最优含水量减小。 夯实功增大时,最优含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工程中采用人力夯实时,土的含水量宜略小于最优含水量,而采用机械夯实时土能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优含水量。
各级单位应按照()建立健全财务稽核组织体系。 A、会计法。 B、企业会计准则。 C、国网公司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D、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下述指标中()为黏性土的可塑性指标。() 饱和度。 活动度。 含水比。 液性指数。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阅读上述材料,最能概括其中心旨意的说法是() A.自晚清开始,中国已进入宪政时期。 中国宪法多变,有历史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变动,和过去的变动完全不同。 宪政必须具备道德哲学和政治科学的双重精神,仅有一部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政制度的确立。
听觉适应是指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检查时听阈提高()。